真实的古墓是什么样子?
如果能像张起灵那样亲自下墓掏点宝贝,肯定很惊险刺激。想必每一个迷恋《盗墓笔记》的孩子,大概都像我一样,有这么个古墓情结,然后各种YY。
毕竟亲自下墓这事,除了考古学家和地下世界的盗墓贼,一般人可没机会。
读过《盗墓笔记》,肯定都记得一样东西:“洛阳铲”。大名鼎鼎的洛阳铲,既然有此名字,就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洛阳古墓多,二是洛阳的盗墓贼也多。
而今天我要说的,便是这洛阳古墓集成的古墓博物馆。
今年4月份,好容易有了闲暇时间,因为看《盗墓笔记》走火入魔,就特别去了洛阳,游览邙山和古墓博物馆。
至于为什么要来这里?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毋庸置疑。但还有一句话,叫:“生在苏杭,死葬北邙”。
这北邙,原本是洛阳背靠的一座山脉,位于北部市郊。但洛阳13朝历史古都,多少朝代更迭,多少王侯将相,多少生杀予夺,最终生老病死,一概都被送上了这风水宝地。
所以,自古便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中国古代最大的墓葬群就在这里,从皇帝,到名臣,到普通百姓,占据了中国历史人物的半壁江山。刘秀为代表的东汉皇族,三国曹丕为代表的曹魏家族,西晋司马懿等为代表的司马家族,北魏孝文帝,李唐李弘……名臣名人:陈平,贾谊,狄仁杰,杜甫,竺法兰……
作为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算是最特别的一个了。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座以古墓为主题的博物馆。
最大的特点就是地下实景,可以真实地进入幽暗的古墓之内,触摸冰冷的石砖,感知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呼吸萦绕千年的空气尘埃。
说来,南派三叔还真是吝啬,整个《盗墓》除了“洛阳铲”提到的“洛阳”两字之外,竟狠心放弃洛阳古墓,只字未提,不知让多少人心生遗憾。
古墓全部位于地面之下,阴冷,黑暗,甫一进入,一股冷意扑面儿来,足够打个不小的寒颤。
既不同于民间乡野穷苦小民的小坟头,也不同于帝王家的占山为陵。一个小康家庭,大致就像上面那样,主室,耳室,甬道,是比较常见的形制。
早期的墓,整体形式简单,普遍较矮,需要人弯下腰才能进入,壁面顶部装饰也不多。
有些古墓,一个人进真有些害怕,我一向自诩胆子大,但也因为一个墓吓破了胆。
当我从甬道进入,一眼便看到了主室,是祖辈的两个棺椁。再往旁边看,是男主人和女主人的侧室棺椁位置,幽幽的灯光照着墙面,此时没有其他人,非常安静,我便附身钻了进去。一个人在里面,仔细打量它的构造,里面很空,什么也没有,就在这时,眼角余光突然瞥到了一个半人高的黑洞,就挨着右腿边,里面什么也看不清,黑黢黢的像个怪物的血口,只觉一股冷气袭来,吓得我一下子向左退了一大步。
这个侧室墓的门框只到肩膀,几乎是一个幽闭的空间,完全看不到外面,心里不断地发毛,从内到外充斥着孤独无援的恐惧感。
本想牟足劲,打肿脸充胖子,多看一会。
这时音频讲解,说这黑洞是侧室的耳室,是墓主人的小孩墓,忽然觉得这孩子就要从里面走出来了,简直毛骨悚然,于是三步并两步一下子钻了出来,走到老远依然觉得有孩子跟着自己。
宋代墓葬,和早期的墓葬相比,工艺与造型都非常繁复,有门上檐壁,有精美壁画,有艺术造型的穹窿顶。
上面黑色门碑,记录的就是墓葬主人身份与下葬人的信息。
原本不算什么历史大人物,只是机缘巧合古墓遗骸得以保存,几百年后,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这个当年的场景,让人们认识他。
几十个古墓,每个都钻进去一遍,一个墓一个时代,等全部走完,就仿佛穿越了几千年。
行走古墓,若明若暗的灯光衬托着幽暗的氛围,用手在斑驳的石砖上轻轻佛过,一丝冰冷钻入手心,上千年的触感萦绕左右,既惊险又刺激。
一路都是地下世界的黑暗,直到最后走出博物馆,阳光豁然充入眼帘,顿时便生出一种重见天光的清明感。
和看《盗墓笔记》一样,一到地下就是另一个世界,惊险,紧张,压抑,精神也跟着高度集中。只有重回陆地,日月朗朗,清风徐来,方才觉得真实。
不过,既然是博物馆,这些古墓自然也不可能是原址,都是用考古出土的原砖原土按一比一复原的。从东汉到宋元时代的古墓,这里悉数可见。古墓形制皆不相同。想了解中国古墓形制、丧葬文化,这里肯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墓葬群位于邙山,古墓博物馆也位于邙山,但不要以为邙山是个山,它不是山,绝对不是山。参观出来时,跟门口服务人员侃大山,说我要去爬邙山,就是可以看见高山的那种山。
之所以这么强调,是因为我此次就是到邙山看古墓的,结果古墓见到了,但却没有看见什么山。
然后人家善意地告知:“你现在站的地方就是邙山。”
“啥?没有啊?”
结果人家又说了:“我们邙山的特点就是上山不见山。”
果然回来一查,邙山平均海拔250米。内心强烈表示这严重不符合期待,它根本不能叫做“山”!
旅游tips:
交通及相关
1、到古墓博物馆,可在火车站坐车,转两趟下车,非直达,还需再走约两公里。
2、古墓博物馆,门票免费,最好花20元租个讲解,没有导游。
3、古墓博物馆与神州牡丹园不远(洛阳牡丹甲天下还是不错的),春天的时候集群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
游于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