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42,10-7-5,万章章句下7-5》
【"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
今天是丁酉年己酉月庚申日,八月十一,2017年9月30日星期六。
皮冠,是打猎时戴的帽子。旃,是整块布做的旗子。旂,是布上绣了交龙的旗子。旌,是用羽毛制作的信符。
一个是召,一个是守,无论是召还是守,都有自身的立场。
读书人要能立住立场,其前提条件就是清醒的身份认同,从这一点生发出来的却并不是自私而是由衷的对他者的尊重,且是深刻得多的尊重,相反,立场未立,则虽有他者,也没有资格论为尊重,此为精神溃乏意义上的依附,枉道循人轻如墙草,何重之有,又何尊可重!
孟子说,为什么领导人对君子不可釆用召见的方式?上一节讲了子思不悦于鲁缪公,缪公以友道待贤,且颇有自许大国诸侯风范的自得之意。把"礼贤下士"理解为跟贤者交朋友,这是糊涂!身为决策者,手握权柄,就别把自己弄成跟布衣雅士一样。身份和责任是天平两端的砝码,配套好的,不能装。孔子说,素贫贱则贫贱,素富贵则富贵,意思是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要在自己的时区生活,如果没地位没官职没权力,穷得叮当响,就要在叮当响的生活里自立自强,力争上游。如果有权有势有影响力,富贵无敌,就要在富贵的生活中追求意义和更高的价值,不玩物丧志。作为国君,为国寻找贤者是当务之急,尧帝一心以访寻人才为职,找到了就举荐,培养,任用,授权,给人给钱给物资,安排他们分任各职,这是当权者应尽的天职。不是让你跟贤者交朋友而已,这是没有权力的雅士们能做的,不是国君该做的事。
不仅有子思和缪公的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故事发生在齐景公时代。
有一次,齐景公打猎,他打猎的地方,按现在通俗意义上来说是在"皇家猎场",他有事要传唤"虞人",就是猎场园长,是一位最基层的官员,就交给手下一个羽毛做的信符传唤园长,园长一看,不去,怼回去了。手下回来报告说园长不来,齐景公气坏了,行,你有胆抗命,我就论罪处死。
猎场、沙场、战场,虽程度不同,但都是杀伐之地,如果按照军法论处的话,抗命是可以处死的。
孔子却赞美这位园长说,志士不忘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这句话,这位园长担得起!
为什么孔子这么激赏这位园长呢?因为齐景公使用的信符不对,信符不对,就算杀头也不去,所以孔子赞叹虞人!
万章问,那么,按照规定的话,召唤园长应该用什么信符呢?
孟子说,用皮冠。这个有意思,猎场就用皮帽,就地取材,符号性强。至于没有官职的平民,则用整块布做的旗子,只有颜色,没有绣工,以显示朴素之意。如果召唤官员,就要用绣有交龙的旗子,以示变化之象。只有召唤诸侯时才使用羽毛装饰的信符,以示文明富贵,区别于平民和官员,齐景公用它来召唤园长,这是园长之所以宁死而不敢响应号唤的原因。
这样一位基层官员,尚且知道守住自己的立场,难道说读书人不应该守道吗?守道有应召而往的道理吗?那是连虞人都不如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