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1
暑月来临之前的上月一天,从新华书店一并将《红楼梦》买来。直放在枕边,有近一个月了吧。昨夜不由撕开封皮。厚沉的一本,慎重的打开,却是心不在焉的读了第一回以及前言。
这回读《红楼梦》,大概可算是第三次,我是有心要写点什么的。
不妨先说一下前两次读《红楼梦》的情况。早在第一次读之前,就有播放电视剧,懵懵懂懂,其人物画面全不在心上。大家直呼说“看不懂”。真正读是在上高中,是高一还是高二?就选有红楼梦的一篇文章,讲的是黛玉第一次到贾府的情形。至晚间在宿舍,有一位叫王震的同学,他读过红楼梦,大家躺在床上,听他讲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也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故事的起始,听得我神乎,其印象过去二十余年,思及犹新。也是在那个时候,买了《红楼梦》的书来读。这是第一次读《红楼梦》。
第二次是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还特地买了全集的光碟保存。那个时候还在使用“VCD”。一集一集的看,大致总不下两遍。为什么把看87版《红楼梦》的电视剧,当作是第二次读《红楼梦》呢?第一次读书籍,印象浅淡。电视剧画面直观,加深了印象,也说明拍摄得好,或者说,演员演得好。不愧为经典。因此,电视剧版红楼梦在某些场景,比书籍红楼梦印象还要清晰。比如元春省亲,探春远嫁,晴雯撕扇,林黛玉和史湘云月夜在荷塘对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至今记得。也每在初秋或夏深,见渐老的荷塘,总容易想到她们。其间,大概零零碎碎的也读过一些红楼相关的书及文章。
如今这回读《红楼梦》,算比较正式的第三次。当然,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说说我现在为什么想到读《红楼梦》?或者说,我是在怎样的生活状态下,出于怎样的想法,再来读《红楼梦》的?我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想从中学到点什么。当然这是我的奢望。我把它寄于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比如在语言文字上,通本下来,我相信大体会有一种语感;二是对应生活来读。毕竟中年了,社会人事逐渐了解一些,也所谓懂得明白一些。那么这个时候来读《红楼梦》,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呢?我相信是有的。比较起来,第二点比第一点还要重要,意义还要深。因而写作的作用倒退居其次。简而言之,这次读《红楼梦》是读生活,读人生或读人性。
读了第一回并前言。我想写点什么呢?
平静一想,读和研红楼的人不知有多少?平凡如我,大抵是读或写不出什么新奇的意趣来。所以,以读书笔记为题,既体现了我把读转化为写的方式,表明了我学习的态度,也便于写作,不给自己添加无谓的压力。即兴记录,把读后所想所感写下来,也把喜欢的好的段句摘抄下来。只要因此能做点什么,也就不负寂寥的现在。
就“前言”,说一点想法。
红楼梦的伟大,是把人当人,尤其是把女人当人。我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当然,在那个时代提出来做出来,是站在时代的前面的。书上说,是封建制度把人不当人。而我想,封建制度不也是人创造掌握的么。所以,根本上来说,是人自身把人不当人看。换句话说,是一部分权势的人把穷苦的人不当人,是一部分掌握了时代文明的人把相对愚昧软弱的人不当人。我在前年看有关西藏的电视剧就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人,为什么会有老爷强巴朗生的区分?老爷可以主宰买卖下等人。早在秦末,陈胜吴广就提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老爷难道是天生的?下人难道也是天生的?显然是不平等的。随着人的觉醒,随着时代进步,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权益地位也随着改变。封建社会为什么不把人当人,尤其是女人?其中一个原因,是女人的弱小。没有掌握和享有她们该有的权益。简单点说,活命得依赖男人。自己不能做主,依赖别人,就是拿到现在也是被动的。随着经济发展,环境不一样了,女人有经济来源,完全可以自主,甚至不亚于男人。所以,女人大胆离婚,敢于对男人说不。像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或者说对人的尊重,他并不是看你有没有权势,而是出于人的情感,人的权益上来出发的,因此才赢得大家的真正喜欢。
就“第一回”,大概说一说讲到那些内容,那些故事。
关键词有三,葫芦庙,甄士隐,贾雨村。
从全本线索上来看,第一回讲到的两处,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是借癞头和尚之口,点出其中一个主线,即神瑛侍者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为回报浇灌之恩,投世以泪相还。这就是林黛玉每见贾宝玉必会哭的缘故。把这个说作是爱情线;另一个归为世俗繁华兴衰线。代表人物贾雨村。发迹地葫芦庙。对于甄士隐这样的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看破红尘,随跛足道人而去,是个值得思考,让人玩味的事。对于贾雨村,甄士隐有伯乐再造之恩,可贾雨村对恩人怎样,以及他最后的下场,也是一件令人感慨的事。
作为摘抄部分,甄士隐解《好了歌》最让我喜欢,即使让人读来有一些悲观颓丧。
陋室空堂,当年满笏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儿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里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