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里基本可以计算出一家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到底赚到了多少钱:“营业利润+营业外的收入-营业外的支出+补贴收入+汇兑损益(视该企业是否有外贸业务而定)=利润总额”;而“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净利润”,企业净利润即是企业所赚到的钱。
净利润(Net Profit):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中国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般在25%,所以有人说,那企业利润总额的75%也就应该是这家企业的净利润了。可是口算一下都知道,该企业的净利润显然不到它利润总额的75%,这又是怎么回事?莫非这家企业莫名其妙多缴了许多所得税不成?
其实不然,此25%非彼25%,这里的25%是应税所得的25%,而非利润总额的25%。利润总额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计算出来的,而应税所得是以税法为基础计算出来的,税法和会计准则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不小。
小张的公司请小红的公司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则广告。在利润表上,也就是按会计准则的标准来看,这笔广告支出应该被归为营业费用这一项;而税法却规定,当公司的广告支出超过营业收入的15%之后,超过的部分就不能在税前列支了。比如说,今年盈利达到1亿元的小张就只能将1500万元的广告费列入营业费用支出,如果他实际上花费了2000万元的广告费,那么剩余的500万元虽然明明支出了,却不得不和利润总额一起变成缴纳税款的基数。因此,小张公司的应税所得要比利润总额多出500万元,这500万元也要按照25%的所得税率缴纳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Taxable Income):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等之后的纯收益,纳税人取得任何一项所得,都有相应的消耗和支出,应予以扣除。只有企业取得的所得扣除为取得这些所得而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后的余额,才是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
应税利润(Taxable Profit):根据税法规定所确认的收入总额与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即可扣除的费用)的差额,又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应纳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这样就产生了净利润小于利润总额75%的情况。因此,用利润总额乘以75%并不能作为计算净利润的方法,要得到净利润,只能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的方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