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未读庄子时,便曾闻“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这一名句。初以为,这句话讲的是知识的重要性与生命的短暂,有《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人惜时奋进之意。后来才知道,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后半句“以有涯求无涯,殆矣。”
以此句为《养生主》的开篇便不难理解,庄子想告诉人们的是终其一生不断追求知识,是不符合养生之道的。应该顺其自然“缘督以为经”这才是庄子的追求。那是不是说不需要学习呢?自然不是这样。而是不应该带着功利的心去学习,不以学完知识作为最终目的,甚至不必去在意自己学到多少,这才符合养生的道理。
《养生主》的第二节讲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庖丁解牛。以前我也总以为它讲的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一度迷惑不解,“巧”字怎么会是庄子的追求呢?近来重读原文之后才发现,这是我对庄子的又一个误解了。庖丁观千牛而见其筋骨,后按筋骨解牛则极为顺利。与其说庖丁是因为切多了牛才变得“巧”了,倒不如说是切多了牛让他知道了牛身上筋骨的分布,而这所谓的“巧”只是任何人循着这自然的筋骨而切的结果,与次数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而我们的人体自然更为复杂。各种经络穴位都有特殊的作用,各个器官都有各自的作息时间。真正的养生便是遵循身体本身的规律,这或许才是庄子写“庖丁解牛”的本意。
而下文的“右师独腿”的故事,告诉我们“自然之美”——只要是天生的就不是缺憾,这是符合庄子崇尚自然的观点的。以前总以为这是要教我们不歧视残疾人,后来才明白庄子是要告诉我们敢于正视自身的缺陷。只有首先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才有可能看淡自身的优劣,不执着于自我本身的喜忧。
养生,不仅仅是养护身体,更是养护生命。而生命若受困于尘世的樊笼中,必然得不到真正的健康。野鸡尚且追寻自然、寻求自由,人也只有在自由的自然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自由是对生命最好的养护。
而当我们养护的生命消失时,庄子认为是回归了自然。所以当老子去世时,庄子并不感到十分伤心。死是生命终点自然的状态,喜生而恶死是不明智的做法。世人皆是向死而生,合理的看待死亡,是对生命养护的最后一步。
顺应自然、自由、看淡死生,这是庄子的养生之道。就如庄子在《逍遥游》种写到的那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眼中无所谓的自我,精神超然物外的神人眼中无所谓的功名,修养臻于完美的神人眼中无所谓的名利。这方是世人们所应该追求的,也是养护生命最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