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于漪老师的名字,是初中黑板报上一篇于漪老师的文章,内容已记不清,但是中间提到的“给别人递剪刀”的细节至今记忆犹新,甚至现在都会提醒自己的学生递剪刀的方法,我想这是于漪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关注细节,关注他人。
第二次接触到于漪老师,是上学期期末,学校开展师德论坛,播放了于漪老师18年在上海做的一个教师培训讲座,听完有种心灵被过滤了一样,当下就决定进行再学习。于是就有了第三次。
花了很久才复听了于漪老师的讲座内容,记下逐字稿,她的话有种魔力,让我如数家珍,不舍得落下一个字。
错生在不同年代,不能成为于漪老师的学生,是一种遗憾,但是短暂的3次相遇也算是于漪老师给我上的三堂课,我会记忆一辈子~
于漪老师的风采,不仅是她扎实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所积累的风韵,而且在她“学”了一辈子的对学习的执着和谦卑。
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她满腔热情满腔爱,全心全意爱学生,不论是什么层面、什么性格的学生她都报以一心一意,丹心一片,因为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用对了方法,他们就能健康成长。在解释什么是“爱”的时候,她说:
“爱学生就是思想没有一点点的杂质,只要有,你就做不到全心全意爱她了,你就看不到她身上的优点”。
而爱的最终目标,就是用老师满腔的爱来塑造学生,影响学生,教学生如何做人。
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教师基本功是课堂,上不好课的老师忝为人师。在课堂中,除了基本的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
“以人育人的工作,以教师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去影响学生。"
“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教育教师是永恒的,它必须是以人育人的,因为它有情感世界,有价值观,有价值取向,我们教育顶顶根本的是价值取向,我培养什么人?我为谁培养?这是个顶顶核心的,这是以人育人。所以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影响到人生命成长的质量。 ”
这里,于老师提到了两点“胸中有数”和“目中有人”
胸中有数,即钻研教材。
每一本课本都像人一样有着不同的个性,如何找到课本中的独有个性、找到不同学科特质,将它们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授给学生,这就是钻研教材。不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考察考试,而是能够教授学生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教材内容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数学的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语文的历史文化,涵养学生的品格品质,这也许也是于老师所说的
“学在今天,想在明天”。
目中有人,即钻研学生。
每位学生都是一颗星星,它的闪耀在于是否有一片足够漆黑的天空来映衬。如何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在其自身的层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释放,都需要教师去钻研。
“对一个一个学生都要很了解,了解他背后的故事,他的个性,他的家庭。”
这样才能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脑海深处留下课堂的深刻记忆,震撼到学生心灵深处。
三、生也有涯,学也无涯
作为教师,前提是先做学生。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先学习如何上课,研读教材、研究学生,这是第一层面的“学”。
其后,第二层面的“学”,就是学习如何上好课,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开展研究、各方面提升自己,比如提升系统的理论修养、完善的师德素养、扎实的师能素养。
第三层面的“学”,则是锤炼自己的精神品质,用生命影响生命。于老师有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短处。而别人中,有前人先贤、前辈大家,还有我们的学生,学生也是我们的老师,在视频中,于老师多次提到学生带给她的思考、督促和激励,让于老师不断地反思自己,修炼自己,打磨自己,让自己更符合一位人师的标准。
“教师是双重人生,
对自己,要走好教育生涯,胸中有数,目中有人;
对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
“什么叫老师,有人这样说:
有的人有一条命,就是性命;
有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教师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
还有一些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在我们这个庞大的国家,教师肩负的使命是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千钧重担。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我就是语文,我就是数学,我就是外语,你的水平,不仅是学校的水平,还是国家的水平,因为我们懂得什么叫活着。汪曾祺讲,什么叫活着,活着就应调动全部精华为梦想竭尽全力,像干将镆铘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
什么是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意义,炼进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伟大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半小时的视频,绝不仅是我的断章取义能够理解完的,所以记下逐字稿,以便未来继续回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