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老师好,丁老师好,洛阳师范学院的同学们周末好。
刚才褚老师把我介绍了一下,也是美化了一番。和大家一样,我现在也是在继续学习当中。其实,我一直就很关注大地名师班。因为之前楚老师和《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一起组建大地名师班在全国就非常有影响力。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我之前在山西忻州师范学院工作,是一所二本院校。在职期间我就致力于对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所以对大地名师班的这种培养方式非常感兴趣。在忻州师范学院,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高校学生顶岗实习。这种模式是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而大地名师班在培养模式上注入了新的元素,就是把教育媒体结合进来。我觉得这是一种培养师范生的模式创新,值得去研究和关注。我现在是读博期间,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所以对这种方式非常感兴趣,我会持续关注。以上是我要和大家交流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我今天看到很多同学是牺牲了周末的时间来学习的。对于你们学习的这种精神,表示赞赏和敬意。同时,我相信能够被选进大地名师班的同学们一定是因为自身非常优秀。你们都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所以在此表示对同学们成为大地名师班学生的一份庆贺。刚才我通过视频看到同学们学习的神态非常的专注,我看到桌子上基本没有手机。能做到一点就很不容易,因为现在在大学的课堂当中,如果一个教师的讲课能够吸引学生不看手机,那就说明这节课有魅力。如果一个同学能够在课堂上主动不看手机,那么就说明是真正的想学习。
刚才褚老师谈到我的经历,相对而言,比较特殊一些。现在我简单的向丁老师还有同学们做一个汇报。
我参加工作到今年就22年了。我是1999年参加工作的,那时,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刚刚出生,甚至还没出生。我在高中一直工作了十年。当高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当学校的中层领导。后期又教初中,在农村的初中支教。之后就进入了大学,进入了忻州师范学院从事师范生的培养。具体工作就是带着大学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支教。在这期间,我既研究师范生的培养,也研究小学教育。也就是在这期间,我开始参与了新教育实验学习,成为一名新网师学员。去年,我从忻州师范学院离职,准确的说起是辞职,走进苏州大学师从朱永新老师,专门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个40多岁的人,辞职读书,继续深造,期间的甘苦我深切感受到了。单就一个住宿条件而言,我住的苏州大学研究生宿舍,条件十分简陋,和家里的环境没有一比。
这么多年,我在小学中学大学穿梭,又在南方北方来回,同时还经历着农村城市的对比,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今天和在座的同学们做一个交流。对于大学生来说,今天知识获得的渠道非常多,就如何学习,应该去懂得些什么道理等,获得的信息已经非常多,比如说应该如何去珍惜时间,比如说应该如何去尊重他人等等,这些道理都有价值,关键是如何把道理变成自己的行为。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叫《朝向卓越教师》。
大学期间学什么?我想谈一些这样的观点,它不是那种大众的、泛泛而谈的观点,而是深刻的启发了我的观点,或者说是自己人生的阅历当中体会到的、观察到的观点。所以,想把这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一些观点分享给同学们。可能有一些观点,大家在当下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需要后期在实践中慢慢的去领会。我想,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知道。因为人生就是一个因缘世界。有一些知识可能我们当下有用,过后慢慢的就没用了。有一些知识,当下感觉到没有用,但是后期就会慢慢觉得越来越有价值。
今天早晨醒来之后,我看到一则新闻,谈到今年的报考研究生已经达到420万。420万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上大学期间,1998年左右,当时全国的高考报名是400多万。所以有学者评论说今天的研究生类似于20年前的专科生。我们看到,学历提升的同时导致了学历的贬值。很多专科同学为了求得一份工作,不得不考再考本科,还得再去考研究生。结果呢?从事的工作,可能做的工作还是专科毕业就能做的了的。这就是今天的一个现实。但是为什么要上研究生呢?我也是在读博期间才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切身感受着做研究生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和自己在读博过程中的变化。那么我就想,读了研才领会到这些,那为什么我们在不读研的时候就提前学习呢?难道一定非得考上研究生才去这样修炼吗?因为很多时候。读研它也是需要竞争的。所以今天的一些体会,也与此有关。昨天晚上,丁老师和我沟通,才确定了今天上午的这个讲座。所以,我做课件就没有时间,只是简单的把一个观点列举出来,与大家进行分享。
我的十个观点:
第一、专业阅读
第二、专业写作
第三、寻找高人
第四、参与社团
第五、投身公益
第六、关心他人
第七、批判思维
第八、学会研究
第九、全力以赴
第十、丢掉玻璃心
A主要是具体的行动,B主要是思维方式。
行动和思维方式,二者同等重要,行动体现思维,思维决定行动。
接下来我分别阐述这十个观点。
第一、专业阅读
什么是专业阅读?专业阅读,简单的来说就是阅读专业的书籍、专业的期刊。关键是学以致用要用。什么叫专业的方法?就是把一本书,掰碎咀嚼,并且结构化。为什么要讲专业阅读呢?是因为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读了那么多的书,真正的专业阅读并不多。我现在回想,专业阅读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在高中的时候学政治、学历史、学地理。那时候,我真的是把一本本这样的课本掰碎了。当然,今天浩如烟海的书籍当中,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去这样去读。但是,一年当中选择一本有价值的书,用这样的方式,逐句逐段的阅读,然后,把这本书内化成自己理解的实践,解决问题的工具就非常重要。昨天晚上,中国教育报社王军老师让我推荐2021年我认为读的好的三本书,我就把我们这一年带领新网师新的老师们共读的三本书做了一个推荐。我呢,每年读的书也不算多。但是,我觉得读得透彻比读得多更重要。读书的价值在于真正把一本有价值的书拒绝套路化阅读,然后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中、行为中。而当今,更多的时候是没有专业阅读的意识,我们是泛泛而谈、而读。读得多,也觉得也挺有意思,但是,合上书之后就忘记了。当下各种听书的APP,听别人讲书的学习,我觉得如果自己已经理解了这本书,那么听书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专业阅读的方法,只是靠听书,那不会带来专业的提升。以上我谈的是专业阅读的方法。再讲一下阅读专业的书籍。我们将来要成为一个老师,未来的老师,他首先应该是一个专业型的老师,而不是一个经验型的老师。这些概念可能对同学们来说,现在听起来都还比较抽象。那么我举一个例子,未来的老师就相当于袁隆平,而过去的经验型的老师就相当于老农民。老农民种的庄稼再好也是经验型的,而袁隆平呢,种的庄稼也不一定都丰收,但他是专业型的。未来的老师就应该向袁隆平学习,成为一个专业型的老师,而不仅仅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从教。要有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的能力,在反思的基础上去提升自己。那么,要成为一个专业型的老师,就得进行专业的研究,而专业的研究就得阅读专业的书籍。我们今天的书很多,如果读的都是一些泛泛而谈的书籍,是浅层次的书籍,是一些畅销性的书籍,那就是没有专业性。我们过去在招聘老师的时候,都要问应试者这样的问题:你是中文系的,好的,那么请你说出你在读中文专业时读了哪些根本性的书籍?读了哪些学科的经典之作?你研究诗歌,请你说出诗歌的奠基之作是哪一本?这都是在去了解你的专业性如何。这是第一点,要进行专业阅读,而不是乐读。
第二、专业写作
与专业写作相对应的是业余写作、兴趣写作。专业写作分为多种类型。从我自身的经验而言,我也经历了几种变化。我在大学读中文专业的时候,进行的是文学创作。当了老师之后,进行教育随笔写作。之后在大学工作,被安排到党政办公室,从事的就是公文写作。而今天呢?从事的是学术写作。这些写作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特点,差异也非常大。今天我想讲的专业写作是从一个老师的角度出发,基于一个一线老师,应该进行怎样的专业写作?一个老师的专业写作最重要的是用书写来反思,要有反思意识。不论是写案例,还是写随笔,还是写研究,都要贯穿一个反思意识。如果没有反思,专业性就不够,自身成长就不够。这是专业写作与业余写作的第一个区别,即要有反思性。第二点,专业写作不追求词语的华丽,而追求客观的分析。我们想一下,如果一个医生在做了一台手术之后,他要进行一个专业写作。写什么?那一定是分析在整个手术的过程当中,哪一些是最优化的,哪一些是不足的,要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这就不能写成一个动人的故事,不能写成文学性的小说。
在大学期间,要形成专业写作的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培养一种自动化写作的习惯。什么叫自动化写作的习惯呢?就是用书写来代替思考。我手我心,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不仅仅是在大脑当中去空想。我们说,想是空气,摸不着,看不见;说是液体,说完之后就流走了;写是固体,通过写就能够把思维固定下来。而写作更重要的是思维训练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和工具。一个人的思维是不是严谨,通过写作就能反应出来。自认为想清楚而写不出来,其实就是没想清楚。写的模糊,就是思维的模糊;写的有逻辑性,就是思维有逻辑性;写的大而化之,就是思维大而化之;写的精确,就是思维精确。褚老师就是在一直研究倡导写作。现在每天都发微信号,做视频号,也有很多关于写作的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说,写作是每一个师范生应该非常重视的一种能力。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在任何一个单位当中,找一个会写作的人很难,找一个写作水平高的人更难。这就是因为写作能力对人的要求非常高。那么反过来说,在单位如果擅长写作,如果习惯写作,那么也会脱颖而出。我们知道很多官员都是秘书出身,秘书主要就是写材料、写公文、写讲话、写报告、写总结。写作的过程,说的好听是锤炼,说得不好听是折磨。但是,这种锤炼和折磨对人的提升和塑造非常快,非常高。所以,秘书当了官是与他长期高强度、高密度的写作训练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去高度重视自己写作的能力的提高,培养自动化写作的习惯。我现在在读博期间,主要考验的也是写作。在大学当老师,课讲的好不好不重要,写作好不好非常重要,讲课好不一定受重视。但是你写不出论文,做不了科研,那就会受到影响。总而言之,我是在谈写作的重要性以及专业写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写作也不能够形成仅仅是谈感想,仅仅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那就是业余写作,是一种爱好写作。
第三、寻找高人
什么叫高人?高人就是这一领域当中顶尖的专家。所谓的高人,有周围的高人,也有环境当中的高人,还有国内的高人,还有世界上的高人。你找到哪个层次的高人,就会受到哪个层次的影响,就会影响自己的高度,影响自己的发展。过去我们在读武侠小说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人想成为武林高手,那就一定要云游四海拜访高僧。孙悟空想成为高手就得去东海寻找师傅。所以说一个人要快速的发展,那一定得去寻找高人。没有高人,得不到高人的指点,是许多人终生发展不快,高度不够的主要的原因。高人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什么寻找高人很重要呢?因为他在这一领域当中长期研究,取得那么高的成就,那一定有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一定有它独特的方法论。而这个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是在他长期研究过程当中得出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做不好,往往就是思维方式不变,方法用的不对。我在写论文期间,又读了李连科老师的一篇文章《不发表就出局》,它颠覆了我过去对很多关于写作的方法论的认知。比如他说,写文章首先要打磨提纲、打磨标题。不断的去打磨你的标题。这里的标题,是指文章当中的每一个小的标题,因为标题就是框架。其实,就是让你不断的去打磨框架。框架定了,那么再去寻找材料,那样的材料才有价值。比如李连科老师说他每天写作至少要投入六个小时。这时候,就立刻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是投入的时间就不够;再比如李连科老师说,每天早晨来了之后,先对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因为一篇文章往往要写一个月甚至两三个月。那他每天从前往后看一遍,那的确是千锤百炼。所以,这些方法论如果不是高人指导,自己就很难知道。甚至,终身也不会知道。但是,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后,立刻就被点化,效果就非常之好。再比如说,我的导师朱永新老师,身居高位而著书不断,学习不辍。怎么做到的呢?他每天早晨五点钟起来就开始学习读书。这就是思维方式,就是生活习惯。所以,他每天在别人八点上班开始工作学习的时候,他已经把一天的正常人的学习内容学完了。这就是一种高人的姿态,就是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寻找到高人?高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能找到他的人不多。不是说我们想找就能找到。要想进入高人的视野,我想两点,第一点做出有品质的事。就是你在与他接触的时候,你做事情让别人刮目相看。如果我们做的事情粗糙,又是松松垮垮,高人凭什么去指点我们呢?第二点,要说深思熟虑后的话。我们与之交流,提一些观点,那都是一定要去深思熟虑的,而不是随意去谈。因为随意去谈,对方看不到你的潜质,也看不到你的用心。前两天我在读易中天的怀念李泽厚的一篇文章。易中天在80年代青年的时候,就给李泽厚写了一篇文章挑战李泽厚的观点。当时李泽后是国内的学术大咖。他认为自己给大咖写了一篇文章,对方也不一定给回复。但是李泽厚就给他认真的做了回复。那么为什么会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回复呢?就是因为他自己的观点是深思熟虑的,是有价值的。
第四、参与社团
为什么要参与社团?因为社团能够接触到不同专业的人。而不同专业的人,他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我们长期呆在一个专业,思维是同质化的。而要想了解不同的思维,在社团当中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交往,与老师深度的交往,就能学习别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二点就是在社团当中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沟通、协调在未来的社会当中非常重要。在现实工作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成为一个领导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的,而是在生活当中学习的。大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的机会非常有限。那么。弥补这种不足的机会就是参与社团。在我人生的阅历当中我也看到我的同学中,现在发展好的,大部分是在大学期间担任着班干部、学生会干部、或者社团组织者的。不是说参与社团未来都能成为一个成功者,但是对我们的锻炼,是提升我们未来成功的概率的有效途径。如果只是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与真实的世界链接,不去与人沟通,我们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就不会提升,很难提升。
第五、投身公益
为什么要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刚才我说过,大学期间大部分时间是校园生活。虽然参与社团对自身的锻炼也非常大,但毕竟大学与现实社会还是有差别的。大学还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世界,而与真实的世界链接才能提升自己真实的能力。那么在这样的一些链接当中是做外卖?发传单?当保洁?暑期去做超市的收银员?这些虽然也可以,但是,不如投身公益对自己的锻炼更大。不要仅仅为了一点点钱,就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和浪费掉。做事情,有的可以赚来钱,比如我们去发一天传单也赚50块钱或者100块钱。但是,它是消耗我们的时间和能量,它不会对我们的能力有多少真实的提高。现在有很多有品质的、高水平的公益团队。他们做事的方式,他们阳光的心态,他们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他们组织的能力是非常好的。而且,在投身公益当中,也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去关心他人,在理解帮助他人的过程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就不会在将来做一些传销去吭蒙拐骗那样的,价值观都是错误的事情。而且,在做公益的过程当中,会更真实的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所以,暑期当中去投身一个公益事业,包括我现在做的新教育实验,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都是很多老师做志愿者。因为我们也是一个公益团队。还有很多大学生也在其中参与,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虽然不少,但是对自己的锻炼提升也非常大。
第六、关心他人
为什么要关心他人呢?一是人都是自我中心的,这是人的本能。当人人都在关心自我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以他人为中心,那么这个人就了不得,就有价值,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二是只有关心他人,他人才会关心你。所以老子也说,无私就是最大的自私。你关心一个人,一个人会关心你。你关心50个人,50个人会关心你。你关心全社会,全社会会关心你。你帮助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帮助你。马云帮助了整个社会,所以全社会都在帮助马云。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很多时候都想赚钱。怎么才能赚钱?想着赚钱是赚不了钱的。赚钱是一个结果,是你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当中才赚了钱,而不是天天想着赚钱。所以我们心目当中,要想着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就要有一种思维的颠覆,即以他人为中心。看看如何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他人需要怎么样的帮助。我怎么能够给予他人帮助。这样才能成就自己。什么叫关心他人?不是说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不是要像马云那样去做一个开创性的东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体现你的关心他人之心。今天早晨我在我们的团队群里发了一个微信,我说我推荐三本书。有一个老师就留言,他说你把那三本书给我拍摄一下。这句话说明他不会去换位思考。这是我与很多老师交流中体会到的。虽然我发了这三本书的目录,但这三本书不一定在我跟前。我可能在车上,在马路上,在其他地方,我怎么能手头上就有三本书呢?再者,我也没有时间总是去回复他们的这样具体的要求。这只能说明他没有去提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呢?我会从百度上搜到这三本书啊,然后,把这三本书的封面发出来,让对方看一下是不是这三本书。这样我就会告给对方是不是这样的书目。大家想想,就这样一个微小的事情都会反映出有无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很多同学会去与老师交流,那么你要想一下,你与老师在交流的过程当中,老师是上班还是在上课?还是在中午休息?我现在给别人打电话,一般情况都会第一句说,你有没有时间,方便不方便接电话。你不能觉得自己有闲,开口就跟别人聊天,别人或许正在忙着呢。我记得有一次晚上半夜12点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我就很惊诧,以为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回过去之后呢,他说,我正在喝茶,给你推荐一款茶叶。我就很生气。你卖茶叶,你也不能凌晨给别人打电话卖茶叶吧。这样的做法注定不会把茶叶卖出去的。所以说要关心他人得体现在的点点滴滴上。三是要想关心他人得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得让自己的含金量提升,得让自己变的更值钱。因为,关心他人就意味着你要有关心他人的能力。我们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关心他人的认识,而是缺乏关心他人的能力。没有能力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就是一句空话。
第七、批判思维
准确的来说叫做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相对立的有很多,有固化思维,有片面思维,有单面思维,有幼稚思维等等。我们在从小学到中学学习这么长的过程当中学了很多的知识。但是,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思维方式。应试训练带来的不好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不好的思维方式就是迷信权威。这种不好的思维方式就影响我们的发展。我们总认为听哪一个权威,等老师说的结果才是正确的。这就是一种不好的思维方式。还有的思维方式,比如说,找标准答案。我们总想等标准答案,这也不是批判性思维。学习的过程当中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真实的世界往往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们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知识学了很多,但思维判断力没有养成。这种情况很多很多,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缺乏社会的阅历,对社会的复杂性理解不够,自己的经验又比较欠缺,所以思维往往容易固话,容易偏激,容易单面,容易冲动。而这些思维都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一个不成熟的人,领导就不会委以重任,一个欠缺复杂性思维的的人,事情也做不好。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第一就是分清事实和逻辑。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人讨论的时候,我认为这样,我认为那样。你认为的是事实吗?是主观的猜测还是客观的事实?如果事实都错了,后期所有的都是空的。事实就相当于砖,好比盖房子用的砖。如果盖房子的根基是一块一块的海绵做的砖,那么这个房子你如何设计的漂亮都不能用。我们在听外交部的人发言的时候,经常有些记者给下套。假如什么什么,你会怎么样?外交部的发言人就会说,我们不回答假设的情况,因为假设的情况就不是事实,我们要基于事实来做判断。所以做一件事情,先看是什么。我们要考研。那就要分清楚考研的概率有多高?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水平?怎样才能去获得成功?要把这些事实搞清楚。而不是听了某一个人谈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小马过河听了水牛就认为水很浅,听了松鼠就认为水很深。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还要有批判性的思维。水深是基于谁的角度来判断水深。
有事实还不够,还得讲究逻辑。所谓逻辑,就是推理的客观的道理。当然今天谈这些可能比较深。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批判性思维工具》。写作也得讲逻辑性。关于逻辑,我再稍微补充一下,有一个常见的“三段论”。比如说,人都会死,这是一个大前提。小明是一个人,所以小明会死。我随便举个例子。那么这三句话就形成了一个逻辑关系。一个大前提,一个小前提和一个结论。但是这里边我们注意,如果事实错误,那么逻辑结论就不成立,结论也就不成立。那么刚才的这个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无懈可击,就是因为它有逻辑性,以上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批判性思维就是辩证思考。所谓辩证思考就是把一件事情从正面和反面都要思考到。如果遇到一个观点,我们就既要听一听赞成的观点,更要听一听反面的观点。看到一件事情,既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从而避免了偏听偏信,盲信盲从。最近大家在网上可能关注到司马南对联想的抨击,一批人就很赞同。我们说谨慎推理,大胆假设。要想知道是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先不要基于自己的立场。给老百姓发声,我就认为是对的,这叫基于立场。不要因为我们是大众角色,所以凡是给大众说的都是对的,这叫治愈系的角色,而是要听一听另外的观点,即对立的观点,才能够去判断一个事情是非与否。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基于立场,而不是基于事实。判断一个观点,不是基于他是不是对的,而是基于是不是对自己有利的,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就认为对,只要认为对自己没利的,就认为错。这都不属于批判性思维,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第二是发展性思考。所谓发展性思考,就是站在一个长期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变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现在可能有的同学说老师,你今天谈的这些东西,感觉跟我离得有点儿远啊,那么这就是缺乏发展性的思考。因为今天觉得没用,未来不一定没用,今天有用,未来不一定有用。如果今天我谈如何出去赚点快钱,那可能今天你觉得好了,那我能赚点儿钱,这就有用,但是未来不一定有用。第三是系统思考。所谓系统思考,就是思考一个问题,放在系统当中而不是点当中。系统思考是一种网状的思考,他不是一个点状的思考。装饰割裂化的系统思考是形成网状思考的基础。比如说,今天在理解批判思维,理解专业写作,这不是就批判思维理解批判思维,就写作理解写作,而是把十个问题放在这个系统当中,他们彼此是有联系的。批判思维会促进写作,写作会提升批判思维,而写作又取决于阅读,阅读会带动写作,而阅读呢?又与做事有关系。你做的事越多,需求越多。所以他是一个彼此联系的,这就是系统思考。
第八、学会研究
为什么要学会研究?研究太重要了。大多数人不懂研究,失败的原因就是不会研究。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都叫研究生。为什么叫研究生?因为学的就是一个研究。我们日常做事思考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基于自己的感受,基于自己的道听途说,基于自己的判断。那么这些判断,听到的,看到的所形成的结论,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有的是清晰的,有的是模糊的。但是,不论是清晰和模糊,我们都不清楚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我们没有去经历一个研究,没有审慎地去思考,没有去推敲。没有把它转化成正确的信念。而研究,就是基于大概率,基于大数据。通过收集信息,运用方法,就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简单的就是分类。把它分成各种类型,进行综合。所谓综合,就是从差异当中找共同之处。分析是从共同当中找差异。比如说,我如何才能去提升学习能力?那么这一句话就太泛,就要去分析。你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还是成年人?你是学外语还是学数学?你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你是什么时间学等等。这就是分析,就是提炼。还有,你的依据是什么?未来作为一个老师,要以研究生的方式当老师。未来做工作,要以研究生的方式做工作。要做成一个事情,要在研究中去做,而不是凭兴趣,凭经验,凭感觉。
第九、全力以赴
什么叫全力以赴?就是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有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孩子的父亲说,你全力以赴把这个石头搬起来。那小孩儿呢?用了各种办法,最后说,我全力以赴了,搬不起来。父亲说,你没有全力以赴,我就站在你的身边,你都没有向我求助,怎么能说叫全力以赴呢?所以全力以赴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想尽所有办法,竭尽全部的精力去做一件事。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有价值的事就需要这样去做,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都值得我们去这样去做的。第三点,为什么要全力以赴呢?因为竭尽全力也不一定做好一件事,你不去全力以赴,更做不好一件事。成功的概率就很低。今天呢?干扰很多。手机,各种APP,各种信息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诱惑也非常多,人有好逸恶劳的本能。所以说,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显得就非常重要。如果静不下来,总是浮躁的状态,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浅尝辄止,到处挖坑,但是没有一口坑挖到井水,就做不好一件事情。我们看到那些成功者都是竭尽全力在做一件事情,这个过程是非常枯燥的。我们所看到的成功都是别人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的鲜花和绽放。但是,背后的汗水泪水,甚至流血我们是看不到的。如果只看到别人的鲜花,看不到背后的汗水,那就不利于成功。即使是那些我们看到的今天的网红,能够成为带货销售的富翁,那也是背后在以专业性的方式,研究性的方式,竭尽全力的在去做。而不是那么简单的风光,轻轻松松就把这些钱赚回来。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们看到袁隆平,一生就研究水稻,这才能把一个事情做到高手,做到顶尖专家,才能有发言权,才能有话语权,才能有自己的影响范围。我们看到奥运会,那个跳水的小姑娘14岁,还有跑百米的冠军,每天就是枯燥的在跳水,每天就是枯燥的在跑步。就做一件事,这样才能成为赛场上的佼佼者,才能赢得万众瞩目。很多时候,常人就是最羡慕别人的风光,又不愿意去投入别人的付出。只是羡慕,而不愿意去甘心清贫,忍受枯燥,那就很难有大的成就。尤其在年轻的时候,更容易去羡慕那些我们渴望的说的大家容容光呃。荣华富贵也好,风光无限的,而缺乏一种沉淀下来的定力。有定力才能静下来,静下来才能专注,专注才能进行研究。
第十、丢掉玻璃心
什么叫丢掉玻璃心吗?就是别太脆弱。有一点点挫折就受不了是成不了大事的。为什么呢?第一,受挫是人生的常态。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大部分时候是不如意。既然是常态,我们就得有一颗平常心去理解这种受挫。谁都希望自己一次成功、一鸣惊人、一次高考就考上了理想大学,一次考研就考上了985。但是,这不是大概率的,这不是常态的。而大部分往往是一次高考失败了,二次考研挫折了,这才是常态。所以就不能太脆弱,如果一次受挫就放弃,那永远不会成功。第二、避免过于自尊。自尊有自尊的好处,人都有自尊之心,都希望别人夸奖。自尊会激励自己奋发,自尊会激励自己努力,但是,过于自尊就是把面子看得太重。别人一批评,面子就挂不住,那么,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看到能够当了领导的人,都不是太过于自尊。在单位有成就的人不是过于自尊。因为,批评使人进步。你如果被领导批评了一次,你就受不了,那领导就不敢批评你了,不敢批评就意味着你就靠边儿站吧。第三、就是避免过于看重自己有限的经验和阅历。在年轻的时候,我们的阅历很有限,经验很有限,如果我们固执己见,都以自己的观念去理解这个世界,那一定是很偏颇的。因为你的理解就是你的理解世界的思维,本身就是很有限的。所以,这时候更需要把心态打开,空杯心态,善于去听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观点,去听反对的意见,这就避免了对自己太自信。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一些自己的一些体会,可能谈的比较抽象。但是,这些观点的确是我自己的一些在学习过程当中,工作过程当中的感受。早晨我也在想,如果我给自己的孩子要说一些道理,说什么呢?我想这十点也会说给他听。同时也在想,如果我20多岁,有人给我讲一些这样的道理,可能就会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当然这些观点也只是适应于一定的场合,也不是说是绝对性的,但会启发我们。我是基于青年人,基于大学生的背景而谈的思考。如果我是对成年人,可能我就会从另外的一方面的去交流。这就是今天与同学们的一些交流,一些心得。也供楚老师和丁老师批评。我就谈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