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读边思
首次读完《深阅读》,我的脑子里一片混沌和茫然,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如此混沌,思考良久,究其原因是因为我没理解作者的整体思路。仔细研究目录后,渐渐理解作者的写作逻辑,它包括读书的意义、如何遇见好书、保持长期阅读的方法以及增强阅读力技巧这几方面。
带着这样的思路重新阅读后,渐渐理解作者欲表达的内容。如果我不带着疑问阅读,恐怕永远都不会从此书中学到阅读的智慧。
斋藤孝认为:只要养成边提问边阅读的习惯,就能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更容易吸收书中的内容。
二、朗读的妙用
读到这里时,我与斋藤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在一年多前,我就从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名作《朗读手册》中了解了朗读的作用和意义。
书中提到这么2个案例:
艾琳从出生第一天起,妈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琳的阅读量达到30本左右,21个月时,艾琳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琳已经知道1000个词。
罗伯特艾伦6岁时就成为孤儿,7岁时,他的姑婆就开始读书给他听。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3年后,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那西马丁大学任教。
受《朗读手册》地启发,我已坚持给孩子读书一年多,读书量达二十余本。由此,孩子对书籍已有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引发了读书的兴趣,每天必须阅读后才能入眠。虽然孩子还未在文学上展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我相信积小以高大,厚积能薄发,他终有一天能享受读书带来的诸多益处。
读书是我和孩子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我将一直为孩子读下去直到他与我分离。
三、以“藏书千册为目标”,感受书脊的惊人妙用
所谓有书的生活,不能少于三百册藏书,可能的话应该达到千册才对。这一点,我想对于很多重视阅读并坚持阅读的人来说,不难达到。
有很多人喜欢去图书馆借阅,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借阅的书籍无法做标注或折角 ,很快就要还回图书馆。也许看过一遍之后,书里的内容很快就会忘记。读完却不想把书放在身边的“读书”,其实称不上真正的读书。
书中提到的关于书脊的惊人效用,我第一次听说,甚为震撼。斋藤孝说: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光是目光掠过书脊,就能回忆起书中的内容、相关话题或是阅读时的自己。因此,不管怎样摆放,都应该遵守一个大前提:让书脊时刻保持可见。
受作者关于书脊效用的启发,周日我带着孩子迫不及待地去逛书店。我把“世界名著”专题柜台书脊上显示的书名轻轻地给孩子读了一遍。其中,有少部分年少时阅读过的书籍确实引起了我对书中内容的模糊回忆,甚至引起了我对年少时学习、生活的回忆。
我读书名给孩子听的目的是想给孩子种下世界名著的种子,等阅读习惯牢不可破时,理解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我想他一定会想起妈妈在书店给他读书名的情节,或许会引起他阅读世界名著的欲望。
四、“一天一本”的读书方法
一天一本,咋看不太可能实现。但是,按照斋藤孝的方法,完全可以达到。
1、跳读
但凡是好书,一般都有难以理解的内容。这个时候,我们会犹豫要不要开始。斋藤孝建议在开始阅读之前,弄清楚难懂的原因,确认是由于翻译不到位,还是内容本身过难。如果是翻译不到位,那么果断的放弃,寻找其他译本。如果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导致的难以理解,那么就毫不犹豫得开始,越有价值的书往往越难读懂。
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部分,完全可以跳过去,先读能理解的部分。如此一来,回头再看难懂的部分,就能大概知道讲什么了。
2、有意设定读书时间
每天设定一段时间用于阅读,譬如清晨、睡前抽出一段时间用于阅读,不仅可以吸收书中的知识,也可以享受书籍带给我们的满足感。
3、随时随地均可读书
除了每天有固定时间阅读外,工作之余,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譬如,送孩子上兴趣班,等孩子下课过程这段时间,我经常找个安静的咖啡馆读书。在陪伴孩子作业时,我安静的在孩子身旁读书,这样孩子和我的内心都会很快安静下来,宁静和安详的气氛在我和孩子之间流淌,屡试不爽。
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行动,“一天一本”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五、“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
读书最终的目的是将其内成为自身血肉,内化为自身气质。
很遗憾,很多时候,我们除了看书,其他什么都不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除了记住书名和一些高潮部分,大部分内容都忘记得一干二净,并没有吸收多少知识或智慧。或者说内容积淀在脑子里,但又找不到机会调取出来,这样的书籍,我们不能将其认定为“读过”。
那么怎样才能被认定为“读书”呢,斋藤孝认为:主要衡量标准就是能否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
向别人说清楚,即为“输出”。 “输出”的方式包括写作、参加读书会等。
无论是写作还是参加读书会,斋藤孝提出要满足两个要点:首先,讲述时不要采取俯瞰全局的角度,应该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体,比如自己对这本书的哪些地方感兴趣,对哪部分内容印象深刻;其次,在说明时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读后的记忆和印象就会更容易被唤醒,也就是成为阅读的“证据”。
每一个坚持写作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当写过一段时间后,会遇到强烈的瓶颈期。没有灵感、没有主题、思维枯竭,大脑一片空白,从而停止写作,有些人一停就是永远。
遇到困难,放弃,永远只能在原地逗留。遇到挫折,闯过去,就是另一片天地。
那么,如何渡过写作瓶颈期,阅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不但可以从阅读中提高文笔,还可以从阅读中抓取素材。
在读书会上每个人都要对读过的书各抒己见,那么就不得不倒逼阅读,不能马虎敷衍。在阐释和发言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更加深了对本书的理解。
听着对方的评论,往往能惊讶地发现,“原来可以这么理解”。我们还可以按对方的理解重读一遍,当然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斋藤孝说:当别人的光芒照亮自己时,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爆发。
运用斋藤孝所提到的5种阅读方法,坚持阅读吧。一本本地积累,在内心中形成由其他人组成的郁郁葱葱的“森林”,使他人的智慧淌遍全身,浸入血肉、深入骨髓,成为身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转化为自身高贵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