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读书真的无所谓吗?
斋藤孝教授在《阅读的力量》一书里面给出了答案,读书不是无所谓的,而是必须要读的。为什么?因为读书,人能够获取有助于自我人格形成的精神食粮,或者说,因为读书是人的交际能力的基础。他在这本书里面用三个章节分别讲了这三个内容,一个是有助于自我人格形成的阅读,一个为社会交际能力打基础的阅读。另外他将读书比作一种体育运动,认为阅读也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本书里面,我有几个感想。一是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在一些媒体上面大肆宣扬,其实是大错特错的。比如说,有些读书人,说这个书可读可不读,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想象一下,很多人他自己就是通过读书才改变命运,然后再反过来说,这个书可读可不读,这样的人,其心是多么的险恶啊!
阅读跟体育运动一样,它是也是需要不断的练习
你要想提升你的阅读水平的话,你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是没有其他办法可循的。关于评估读书能力的标准,斋藤孝教授给出了一个标准,就是说,要读那个文库本系列图书100册,另外加上知识新书系列五十册,这样才算是基本上达到了一个阅读的最低标准。很多人一直纠结一个问题,到底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才会改变命运?其实就是你的阅读量要达到150本书以上,阅读量太低还想改变命运,这世界上没有这么简单的成功。
之前,我有一个观点,认为这个书写的太难懂了的话,这可能是作者本人能力有问题,可能他自己也没想清楚,所以说他写出来的东西也没那么透彻,对于这个观点,斋藤孝教授讲了,这个阅读本身,它是有很多个阶段的,有低阶位的,有高阶位的,就像小孩的阅读能力,跟成人的阅读能力相比,他肯定差很多。所以说,这个阅读像其他很多事情一样,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我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了,自然就听得懂、看得懂。而且只有使我们精神紧张的阅读,才是能真正提升我们阅读能力的。而那些轻松的阅读,比如说一些笑话呀,一些幽默故事啊,一些爱搞笑的东西,这些东西你即使读了很多年,你只是感觉自己认识很多字而已,可能实际上对你整个人的提升是没什么用的,所以说阅读一定不是一个什么轻松愉快的事情,它一定是一个伴随着精神紧张的阅读。
一本书怎么样才算是真正阅读过?
那就是一点,你能够归纳出书中的要点,就算真正阅读过。因此我们每读完一本书,以后要习惯性的总结书中的要点,总结出来,写出你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发表一些对书中的看法、观点,写成你的读后感,这样的阅读才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斋藤孝教授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真的是不遗余力,他设想了很多方法,比如说,在学校的考试里面增加学生阅读能力鉴定的课程,比如说,在社会招聘的时候,增加阅读能力的评估,甚至建议社会设立阅读指导者这样的岗位,来提升整个日本国民的阅读能力。
读书为什么非要读100本以上,斋藤孝教授也给出了他的一个答案,以他的经验来看,如果说没有读100本书的话,这个阅读作为一种技能,那是没有显著变化的,虽然说你每读完一本书,你的阅读能力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从宏观上面讲,真正发生质变的阅读量不是阅读了二十本书,而是100本书以上,所以说,他提倡读书一定要读100本以上。
可能有些人对自己的智力有疑问,他可能感觉自己智力比较低下一点,像这种智力有缺陷的人的话,阅读方面会不会受影响?这个斋藤孝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他认为阅读跟智商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跟时间跟毅力有关系。当然,可能你智力相对欠缺的话,花的时间比别人肯定要相对长一点。比如说你读100本书,别人可能用两年或一年时间就阅读完了,智力欠缺的人,可能需要到四、五年?但是,总体来说的话,你只要阅读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你的阅读水平的话,跟同等阅读量的人的阅读能力是差不多的。
关于日本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晨读的读书运动,斋藤孝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就是这种每天早上花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去读书,既没有对读什么书做任何规定,也不要求写感想文,就是要求确保阅读时间,却又并没有过多的宏愿,他认为,这项晨读运动对培养人们读书习惯来说非常有效。他认为,发起这项晨读运动,让人民养成读书的习惯,堪称为教育的王道。
斋藤孝教授将阅读提升到了极高的高度,
他认为,日本是读书立国之邦,读书能力是日本的软实力之本。他分析了日本,为什么一直保持着较强的阅读能力。他认为,日本之所以保持着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是因为日本没有万能之书,比如说西方国家的《圣经》,所以,这个日本国民的阅读范围比较广泛。
斋藤孝教授认为,与其他任何方式相比,读书是对人格形成最为有益的方法,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在自己心里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样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是离不开阅读的力量的。
斋藤孝教授经常对他的学生们说,要到书店自己花钱去买书,在他看来,读者自己循着杰出的先驱者,就等于一个人去叩开他的门,聆听其教诲。而朋友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是属于一种消极的学习之道,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有自己主动去叩开那扇知识之明,那些话才会刻骨铭心。
关于读书的好处,斋藤孝教授讲到,要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读书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读书可以懂得更多的语言表达方法。为了培养读书习惯,斋藤孝教授也是方法众多,一个是推荐学生买书,第二个是建议买自己的书架,第三是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书架。第四是讲书脊很重要,他说这个书在书架上摆放,不要按固定的那种图书馆的摆放,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陈列,因为这样的话,书的信息你都会随时看得到。
对于图书馆,斋藤孝教授法建议不要到图书馆去借书,他坚持自己买书的原则。关于阅读,斋藤孝教授认为,可以到作者的原籍地去阅读,或者在旅游度假的时候,找一些当地作者写的著作来读,因为他觉得作品跟作者的出生地是有某种时空联系的,当你在那个特定的场景的时候,你才会更加理解作品的含义。
斋藤孝教授在《挺过艰难时刻》这小节里面讲的让我体会很深,
因为他在里面讲到,人活于世,生存的力量来源于对自己的认可,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别人的称赞,所以,就逐渐丧失了生存的信心。获得他人的认可,是一个人生存的动力来源,通过跟自己拥有同样经验,同样思想的作者相遇,不光是得到某种认可,还能读到比自己更为艰辛的人生经历,为此,读者便有了冷静地凝视自我的能力。当读者从书上读到作者跟自己同样的或更为悲惨的人生经历时,便会获得一种安慰,觉得自己的痛苦经历没什么了不起,这样做会有效的避免将自己的个人体验绝对化。
人们观察事物的目光,如果只局限在自己周围,那么,就很容易在精神上走上绝路,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人跟自己一样,或者比自己命运更惨,而且这些人都成功地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自己无疑会获得生存的活力。其实这绝对不是一种单纯为了获得慰藉或拥有某种优越感的情感,而是将自己的体验融入到他人那些非凡的人生体验之中,并使自己的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讨厌读书的人,有将自己的体验和经验作为铁证的一种倾向,这种自我体验至上主义必然导致看问题的观点的狭隘性。哪怕是没有体验过的事情,我们也有办法将它转化为一种力量,只要我们心中有那么一点共同的经验,我们就会借助想象力,将自己带入更大的人生体验之中,如果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狭小的天地里面,而且变得冥顽不化,必然被自己的不幸所彻底淹没,而只有阅读才有打破这种狭隘之壳的强大力量。
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路遥的作品,带给人们的这种力量,现在我听到了斋藤孝教授这个话以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以前一直把自己的苦难,当成了绝对化的一个东西,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我自己最悲惨,其实,看了一些作品,比如《平凡的世界》,或者《人生》这样的一些作品,你就感觉到其实自己的苦难跟书中主人公的一些苦难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但是我以前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这种苦难里面,拔不出来,觉得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平。所以说就算从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或精神压力来讲,读书吧!读了书你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精彩,你知道原来世界上悲惨的人比你要多得多。你自己也不是那么不堪。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而读书是提供这种可能的最有效的一个保证。
关于阅读的方法,斋藤孝教授讲到几点,
一个是朗读的作用。
他认为朗读能够更利于记忆书本的内容。朗读的话会让人更仔细的读书。朗读能够激活我们的想象力。朗读,可以别人朗读,也可以自己朗读。
另外还讲到了边画线边阅读的技巧。他认为,边阅读边画线,更有利于掌握书本的内容。因为你为了画线,你的价值观和你的判断就表露了出来,就留在了那里,你会觉得难为情,会怕别人看见?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你的内心会被唤醒,你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关于画线,他提到了用三色圆珠笔画线法,蓝色跟红色表示客观的概况,绿色的话表示自己主观认为有意思的地方,觉得比较重要的地方用蓝色画线,相比之下红色直直腰,话,跟着该书主题思想有关的,相当重要的地方,如果顺着红线阅读,就能迅速把握该书的核心内容。这里所谓的客观指的是,只要是有阅读能力的人,一般都会认为那是该书的要点,换言之,也就是可以视为作者最想说的话。
阅读的换挡变速,他认为,阅读的人一般都会有几种速度,根据书的不同而换挡变速,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决定阅读的速度。这就跟我们讲精读,泛读和随手翻阅。经典的书肯定是要精读慢读,反复读。你还要在书上,边画边读,同时写上你的一些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