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我想没有能比此词更贴切的语句来形容瞿秋白从容赴死之时的洒脱和坦然。
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洒脱与淡然呢?无论是寄人篱下、名利双收,还是时势艰难、性命垂危,都不过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最终都是满眼萧瑟,那便徐行归去罢了。
电影《秋之白华》使我的脑海里的瞿秋白不再是一个有着诗意姓名党的第二代最高领导人,而是一个生动鲜活,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形象。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并不熟悉瞿秋白。观影过程中,清新脱俗影名,温和唯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我。
影片灵感来自瞿秋白赠予杨之华的一枚图章,上面刻着: 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两位主人公的叙述的口吻和视角共同展示了一段往事。爱情与革命是两大主题,委婉地讲述史实,配上舒缓冲淡的背景音乐,使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伤感。在感慨岁月静好、爱情玄妙的同时,也忍不住地叹息世事无常、前途难测。
扮演瞿秋白的演员还有些稚嫩,没演出瞿秋白那种谦谦君子,风流倜傥的感觉。但是到了影片末尾,瞿秋白徐徐踱步坦然赴死之时,却使我超越了时空限制,体会到了那种悲壮。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我认为最为精彩的一部分。
我曾看过瞿秋白生前拍过的那张最后的照片,手背在身后,面带微笑,摆着春游留影似的造型,谁能相信这照片的主人公下一步走向的是刑场呢?我不由自主地猜想,是什么样的信念或是信仰,能使一个正贴近死亡的人如此无畏无惧、从容不迫。影片中无论是着装、动作、神态,都非常贴近。遗憾的是,没做到完全的还原和再现。
毕竟这部电影的目的并不在此,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之下,我便阅读了有关瞿秋白的其他资料,包括其留下的《多余的话》。
我又看到了不一样的瞿秋白,这个他不仅仅是电影中所表现的那般高尚伟大、受人尊重的领导者,还是增添了鲜活的血肉的人——与我们所有人一样平凡的人。而我想说得更多的,也是这个作为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的瞿秋白。
正如南唐后主李煜一般,他不是“心甘情愿”领导者,“历史的误会”使他坐上了最高的位置,结局也是如李后主一般无奈朝来寒雨晚来急风,花谢匆匆。
多余的话,涵盖了他一生走过的路,他的思索,他的追求,他坚定不移的信仰。其中深藏了多少无奈,多少叹息,多少遗憾。
我不懂政治,也不谈理想,只想从一个人,一个文人的角度来说说多余的话中的最后几句。
虽然他不畏惧死亡,可面对死亡,在尘世间他亦是有着诸多留恋诸多不舍。美丽贤淑的妻子,天真可爱的女儿,清明秀雅的山水,皎洁如玉的月亮,饱含智慧的典籍,还有那世界第一好吃的中国豆腐。
或许我根本未能领会这些文字背后的深意,可多希望他能如愿留下,再做一个纯粹简单的文人,静静度过余生。
然而最后,他必然地走了。
就像泰戈尔曾写过的那样: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留给世人的是无限的哀悼和怀念。
五月春正浓,秋风还远,朝露可晞。日后枫叶还会染上殷红,只是世间再无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