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我清醒的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我们仨》结束了。
关于杨绛为什么是先生?还特意Baidu了一下,给出的答案是:凡德高望重者,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嗯,像杨绛这样的大家,理应称作先生了!
其实很久前就听说这是本很值得看的书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不得见。如今如愿,就像寒冬喝到了蓝莓味的奶茶一样满足。不知道是不是拜读的心太切,书读的很快。用下课和上自习这样零零碎碎的时间,竟然只两天就读完了。
全书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和“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读完以后,其实我就最后一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读懂了……写了几十年来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风风雨雨,爱情亲情满满。至于前两部分嘛,完全不知所云。于是我又百度了下……度娘这样说:
“前两部分以梦的形式虚写女儿钱瑗与丈夫钱钟书最后的日子,在这个长长的梦里,杨绛把钱钟书的病写成了被“上面”接走,在水路古驿道上的小船里养病、生活。为了看他,女儿钱瑗陪着自己不辞辛苦踏上古驿道,一程山水一路离情,纵使阖家团聚,也总还是有太多的前路未明,不叫人彻底放心。这段万里长梦有很多不合常理的梦幻意象,杨绛把比喻当作实景来写,既神秘,又可把情感的强度表达得明明白白”。
我原本就是个不太喜欢思考的懒人,对于超级喜欢的书也发表不出好的见解,所以只能用百度上的原话,来表达自己波涛汹涌的内心了。
想起来我也是个刚刚过二十岁生日连恋爱都没谈过几次的漂亮姑娘(认识我的宝宝,不要拆穿我好么……)对我来讲,孩子有多重要不值得深究,两个人花前月下才是应该专心做的事情。所以对于《我们仨》感触最深的是他们之间的爱情。
钱钟书在《围城》中将婚姻比作围城,城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可他和杨绛却是例外:遇到她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她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这恩爱秀的,我给一百分……
很多时候秀恩爱无关炫耀,只是因为那个人做了很多别人都没能为她做过的事情,给了他太多的感动和惊喜,让他忍不住想要昭告天下,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之前黑体部分发过一篇说说,用的是“她”,这次用了“他”因为我觉得爱是相互的。)
记忆深刻的那段,是写他们在英国留学的时候,钱钟书和杨绛迎来了女儿钱媛的到来。杨绛住院期间,钱钟书一个人在家里。
我把墨水瓶打翻了
不要紧,我会洗。
我把台灯摔坏了。
不要紧,我会修。
钱钟书脸上长了一个疔
不要紧,我会给你治好。
这种“不要紧”所表现出巨大的反差萌,让我觉得生活好可爱,这个痴迷文学的老头儿在生活上如此这般,可能就是杨绛的“不要紧”一手惯出来的吧。
读《我们仨》感动于钱钟书夫妇动荡时互相扶持老来互相依偎。也感动于女儿钱媛的点滴孝心。他们一家人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
村上春树说: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而这些暖暖的小确幸,让这三个人把生活过成了一片绿洲。而今,先生已然离去,“我们仨”终于可以团聚了。愿你们在另一个地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