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一个系统,因此它的规划与设计,首先是具备一般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普遍性,然后才是具体的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特殊性。
必须要首先正视一般性和普遍性,否则就有“白马非马”的形而上风险——不能因为特性而忽略共性,白马即是特殊性,马是普遍性,说白马不是马,显然是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
理解普遍性首先要理解核心“概念”
一般性更多是基于理论和知识的,而知识中的“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切知识体系核心中的核心。比如说,我们在学习一个知识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接着我们还要知道学这个知识有什么用。这就好像我们结交朋友,要知道这个朋友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有什么特长爱好等等。只有知道了什么是什么,我们才能对这些事物有准确的归类,这样才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供应链物流系统,首先是系统,所以从系统论的三要素入手来分析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1.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要围绕着什么系统产出目标来展开?
2. 整个系统中,存在着哪些角色(要素分析),哪些要素对系统产出目标是负反馈(制约)的,哪些又是正反馈的?
3. 流程(要素之间的关联)与业务场景及技术手段存在着什么样的相互影响?
4. 有哪些时延(buffer),影响到系统内信号的传递?
继而我们还要能正确理解规划和设计——
对于规划,要能理解它的整体性(整体行动方案)、长期性和基本性,背离了这三者的规划理念后面是要出问题的。
对于设计,要明确对于计划的技术与过程的重要性,从工具和过程管理这两个维度,完善我们的思考和方案。
理解特殊性要强调实践经验,发现常规基线外的例外风险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供应链物流系统毕竟存在着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涉及的角色物理空间上分布广(可能在全球各地)而且组织特性复杂(文化和组织多样性),这就意味着在管理上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非常高,需要在流程及工具设计上,既能够支持高频的日常基线运作,又能够有效的覆盖例外。
经验科学讲实践,理论科学讲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理论却是获得真理的必经之路。无法获得真理,盲目实践又有何意义?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理论和实践,概念和经验,都是缺一不可的。
举个更接地气些的例子:锻炼与自律。
持续的身体锻炼是一个政治上道德上绝对正确而话题,而我们往往将其解决方案定位在“自律”相关。但“自律”究竟是什么?这个概念过于模糊和难以执行和监督,导致解决方案往往胎死腹中或早年夭折。
事实上,不能有效进行持续的身体锻炼,首先是个问题,具备问题的一般性和普遍性,我们可以先从这个角度入手——
怎么解决“意愿”问题?如何代入更远期的场景,具象中长期影响,来让自己的意愿和动机更加明确?
怎么解决“能力”问题?能不能从组织(例如团队督促亲友夹持)流程(设计更容易的执行场景和资源优先级分配策略)工具来加强能力?
然后我们可以再来深入谈具体性和特殊性——
我目前身体素质的主要短板是什么?我重点想解决什么问题?制约我的锻炼的难点在哪里?……
然后再来制订具体的方案,并快速迭代。
如此,从一般到具体从普遍到特殊,则最终解决问题的概率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