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静下心来搜索脑中那些不接纳对方缺点的事情,呈现出的居然是“暴力式的沟通”场景。想必每个人无论是在生活中或是在工作中,都曾经历过那一幕,原本是想与对方好好说话、好好交流的,结果却被对方有意无意的一句话给彻底激怒了。我不知道你是否有问过自己:这是为什么?
仍依稀清楚的记得这样一件事情,那是在刚入职场时,内向不爱说话的自己,不擅于表达交流。当领导给我交待安排了一项工作,当时明明是有些疑问的,却羞于说出口,只是低声回应了:“好的。”等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这项工作具体跟踪推进时,也不懂得及时向领导反馈进度,直至等到召开部门工作例会时,才说明了这项工作现阶段的推进情况。当时,领导就绿了脸,“你这孩子,怎么做事这样,当时有疑问为什么不提出来,现在耽搁拖拉了这么久,你还能不能做事呀!”......耳边是领导劈头盖脸地在叫嚣声,我却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因为当时整个人的反应是一下子就蒙圈了,心里质疑:“难道做为领导,你没能预期想到各环节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吗?何况我还是一个职场小白,也是需要被提示的,领导分配了工作,就等结果出来,而且还必须要求是好的结果。”到会议快结束时,只听到领导在说:“你回话呀?到底接下来要怎么做?”我被当众训斥得傻白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争气地眼泪到是来得快,它吧啦吧啦地似乎传达着我的内心感受,可是我们都知道职场是不相信眼泪的。
会议过后,我将自己对这项工作的想法与思路写了一张小便签,呈递给领导看,他批注增加了几点意见指导,“你要记得每跟进一个环节,要过来反馈一下效果。”我点点头,回了一声:“好的。”等我刚出领导的办公室,见一位老员工同事进去汇报工作,没有两分钟就传出大声地争议对话,“领导,这事可不是这样说的,不能全是我的责任,客观存在的因素,您也应该知道的。”“没困难,公司请你来做什么!”......我再一次傻眼了,在外面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了,身边的另外一个同事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事,习惯就好,老板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更可怕。”
自从经历了那样的一天,我这个职场小白开始学会观察周边的同事是如何应对职场的种种技能,还有学会对周围人察言观色。社会职场这个大染缸,开始让我走心的填色了。时而积极,时而郁闷,时而较真,时而抱怨......终于,在这家公司坚持了两年,我由“职场小白”进化成了“职场战士”。
离开这家公司的前一天, 身边的同事劝说道:“小刘,你和老板争辩啥东西呀?你别傻了,就按照老板的意思办,不就得了,何必搞得自己辞职咧。”“谢谢,我又不是一个机器人,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受不了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下定决心后,头也不回地向人事部门递交了辞职报告。
事后没过大半年,原来的同事告诉我:“老板开掉了两名老员工,其余人家是自己要走的。”我们在交流中,相互理解,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吧。
在以后的职场经历中,每每回忆起那两年的坚持,真的是五味陈杂——那酸、那涩、那苦、那郁闷、那委屈,历历在目。好在自己是个内心健康且阳光的人,不然还真担心内心被“暴力式沟通”给扭曲了认知世界。 今年3月,在十点读书平台机缘巧合收听到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寺昆老西结合他个人的提升“言值”经验,非常精彩的解析了暴力沟通的各种伤害,以及非暴力沟通的各种美好体验。印象最深地是那句: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往往很多时候,人们只是一时冲动而觉得不吐不快,却忽略了别人内心的感受,没有换位思考对方的立场及客观存在的因素,便去加以评判、去指责、去攻击等,结果造成更大地沟通障碍。《非暴力沟通》呈现给人们的是,“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应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这本书还告诉人们:“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请在说与听的时候,先让爱的光芒照耀我们彼此。”
今天,当我再次自问:“最不能接受别人的一个缺点是什么?”我会用暖心地微笑告诉你,马歇尔博士的一首诗:“你取之于我,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
Nancy
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