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
金钱是手段,幸福才是目标;可惜太多人本末倒置
练习:完形练习:“如果(做出某种的积极改变),我会(6种可能的情况)。”例如,如果我...对生活多5%的觉察.../我的生活可以增加5%的幸福感.../更多担负起满足自己内心需要的责任.../将生活的完整性提高5%.../可以直接说“是”或者“不”.../深呼吸,用心体会幸福的感觉.../开始了解到.../让我开心的事情是...
“幸福催化剂”:简短但可以为当下和未来带来收益的事情
第五章 设定幸福目标
“在一个惬意的环境中被动地生活所感受到的快乐,远远比不上那种有激情地投入到有价值的活动中,以及为目标而奋斗所能体验到的满足感。”——戴维·迈尔斯、艾德·迪纳
能够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对于追求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目标的作用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享受过程
为目标的奋斗过程,比达成目标本身更能带来幸福感
目标是意义(加强过程中的快乐享受),不是结局(带来快乐)
自我和谐的目标:主动选择的目标,而非处于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压力
一种增强幸福感的方法:增加自己想做的,减少不得不做的
练习: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自我和谐的目标),列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行动计划(每个都要包含具体的细节)
第二篇 幸福无处不在
第六章 幸福学习法
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的两个特点: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并把解脱后的舒适误以为是幸福
“性爱模式”却可以同时得到当下和未来的幸福:阅读、研究、思考、写作都是前奏,而当知识和直觉的界限消失时,即当找到答案时,就仿佛是高潮
心流体验:完全沉浸在体验当中,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既享受巅峰体验,也展现巅峰表现;拥有清晰的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
任务难度适中(介于过难和过易之间),既能发挥最大潜力,又能享受过程的快乐
人们在工作中获得的心流体验比在休闲活动中要多,但把努力、工作与痛苦捆绑在一起的普遍观念阻碍人们从工作中获得幸福
反思:可否把工作和学习的体验看作是一种特权?
必须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养成追求幸福的好习惯,避免按照“忙碌奔波型”的模式去学习,那样他们未来的人生也会一样
练习:制订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学习计划,用心寻找快乐和意义
第七章 幸福工作法
即使工作没有特别的要求,还是可以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寻求挑战并获得心流体验
“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并获得报酬。”——马斯洛
对待工作的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对于工作及生活其他方面均有影响
利用MPS(Meaning、Pleasure、Strengths)模式来寻找合适的工作:按顺序问自己:什么能够带给我意义?什么能让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三个答案的交集就是最能带来幸福的工作。例如,对于第一个问题,尽量写下所有曾经做过并且感到有明确目标的事情
如果现阶段无法找到符合MPS标准的工作,那就为现在的工作找到使命感
反思:如何为目前的工作赋予更多的意义?
“与其去关注我么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去关注我们没有什么就无法生存。”
重新描述自己的工作,写成令人神往的“使命描述”,而非“工作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