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虽然该说的话,必须得说出来,不然就显得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故意不说话,以显得莫测高深,固然是要不得的。
但是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怎样才能既把话说明白,又让人不反感,收到好的效果,就是一门大学问了。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多了,就很难保证周全,或者泄露机密、隐私,或者说到别人的伤心、敏感之处,很容易得罪人,给自己招来祸患。
言多必失,是一条经验之谈。话不在多,关键在于说到点子上。话说的多了,必然漏出马脚,也会让人厌烦。人的城府太深,心机太重,固然不好。但是一个人毫无心机,对人失去了戒备,喜爱对人掏心窝子,就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金人三缄其口的典故,值得我们深思笃行。《太公金匮》:"武王问:'五帝之戒;可得闻乎?'太公曰:'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苏曼殊《与某公书》:“区子固非离经叛道之人,然此时男子多变为妇人,衲只好三缄其口。”
与三缄其口相呼应的就是沉默是金了。夸夸其谈的人,总是不懂得沉默的力量。
大地的沉默孕育了金秋的收获,雄鹰的沉默蕴蓄着有力的冲击,冬日的沉默更是奉献出一片姹紫嫣红的春天。
有古语云:“君子厚积而薄发。”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孜孜不倦的耕耘,哪有成功者的喜悦,哪有胜利者的欢呼?
人们往往只看到博学的人侃侃而谈,却忽视了他寒窗苦读的默默无闻;人们往往只赞扬潇洒自如的谈吐,却小瞧了正在沉默中酝酿的思考。
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处事方式,意思是指不常说话的人易取得成功。我们每一个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获得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取得更多的收益和财富。
宋·黄庭坚《赠张叔和诗》写到: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每次战斗都能获胜,却不如忍让。每次说话都很得当,却不如沉默。唯有谨言慎行以求自安。
只是“口默”,还不如“心默”。何谓“心默”?人要闭嘴其实不难,但越是闭嘴则越会在心里腹诽一番或是在脑子里天人交战一场,与其如此憋着,还不如开口说话的好。心里清楚,脑子里明白,但不争宠,不争先,不多言,不冒担风险,归根结底——“少欲,不争”也。
老子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个“中”不是中庸,还含有了“无数”的意思。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一个虚静的境界,即使心中映出万般颜色风景,在心里也要保持沉静的状态,而不去追逐外在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