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的运用是要看事行事的。我们用什么话语,是决定于我们写什么的。
2)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
3)少用专名词。专名词是应该用的。可是,假若我能不用它,而还能够把事情说明白了,我就决定不用它。我是这么想:有些个专名词的含义是还不容易被广大群众完全了解的;那么,我若用了它们,而使大家只听见看见它们的声音与形象,并不明白到底它们是什么意思,岂不就耽误了事?那就不如避免它们,而另用几句普通话,人人能懂的话,说明白了事体。而且,想要这样说明事体,就必须用浅显的、生动的话,说起来自然亲切有味,使人爱听;这就增加了文艺的说服力量
4)我们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写得太多。谁也不能既写的多,而又句句妥当。所以,写完了一篇必须删改。不要溺爱自己的文字!说的多而冗一定不如说的少而精。一个写家的本领就在于能把思想感情和语言结合起来,而后很精炼地说出来。我们须狠心地删,不厌烦地改!改了再改,毫不留情!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
5)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壮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备这悲哀或激壮。比如说,我们若要传达悲情,我们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音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反之,我们若要传达慷慨激昂的情感,我们就须用明快强烈的语言。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6)话是表现感情与传达思想的,所以大学教授的话与洋车夫的话不一样。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不能一针见血地说到根儿上。话跟生活是分不开的。因此,学习语言也和体验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7)多念有名的文艺作品,多练习多种形式的文艺的写作,和多体验生活。
我的理解
关于第三点。针对网络用语。现在的网络用语千变万化,更新还特别快,对于不怎么接触网络语言的人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比如YYDS是什么意思,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再比如,凡尔赛,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在读文章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词语或句子,我是不能理解的。势必影响我的阅读体验。所以,在写文章时,尽量避免用这样的词语。
关于第四点。我自己写不出高深的文章。对别人能洋洋洒洒落笔千言还是很羡慕的。但有些文章,我看不到一半就不感兴趣了,原因就在于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好像什么都有说,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很多专栏之类要求文章要求必须到达多少字以上,我也是不认同的。
关于第六点。艺术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作品苍白无力。现在网络上许多作者越来越年轻,甚至有些中学生都在创作。怎么可能创造出有深度的作品!
最后,还是强调多读多写,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