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走的人迟早要走
该留的人从未离开
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记录
——鹿鸣的小酒馆
”
你的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吗
最近这个话题反复出现在网上
似乎这一点小小的设置
成为了情商高低的分界线
甚至是上升到了个人格局的层面
其实嘛,就是个人设置而已别想太多
1
刚用朋友圈的时候
自己还是个中二少年
一心想把朋友圈打造成自己的社交名片
找了一些自认为文艺的图片
取了一个非主流的名称
现在想想真的想给自己两耳光
那时候
和好友吃顿饭要拍照
出去玩了要标一下地址
游戏通关了也要炫一波
疯狂的刷存在感
虽然也没几个人点赞
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阶段
在社交媒体兴起的时候
个体拥有了一定的曝光
然后小心翼翼地去维护着自己的标签
给外界留下美好的形象
直到后来有一天半夜抄作业
发了一条苦逼的动态
我妈问我怎么这么晚还没休息
他的出发点是关心
但我却听出了恐慌
这和我平时在他们面前
好好学习,不抄的作业的人设格格不入
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对朋友圈的分组
害怕亲人过分的担心和误读
不想给陌生人展示太多
也不想被观察、被评价、被窥看
我开始担心自己的动态是不是打扰了他人
开始担心立的Flag完成不了被群嘲打脸
也开始担心自己的正面情绪被人看作炫耀
而负面情绪被看成是卖惨
网上社交慢慢地变味了
这些社交上的不便
让朋友圈捆上了太多的社交压力
于是我开始设置三天可见
2
而最终让我选择关闭朋友圈
是因为加的人太多了,导致信息过载
我们朋友圈曾经在一天之内被攻陷了
楼下的送水师傅发了两条砍价的动态
街上的Tony老师也推送了理发店的优惠
还有来自几个社团成员的投票活动
一些知识付费的拼团课程
.......
以及来自我妈转发的男默女泪式震惊体文章
想看自己在乎的动态
想看到有价值的内容
需要翻很久很久
这种感觉就像是垃圾堆里找吃的
当然关闭朋友圈的那段日子
我并不像大V那样过得多么充实
也没有看抽空看什么书和电影
但我至少知道
自己没以前那么紧张和焦虑
3
后来换了手机
在整理微信朋友圈时
内心还是挺有感触的
虽然发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但这些都是自己的经历
朋友圈的英文翻译是moments
而不是share或sociality
记录才是朋友圈的本质
于是我又重新打开了朋友圈
我不在乎别人从朋友圈看到我是什么样子的
我只在乎自己是怎样活着的
我只想把我吃过好吃的记下来
只想把我走过的地方记下来
只想把我的痕迹记录下来
“
以前以为朋友圈很干净或者喜欢都删掉的人很酷
后来才想通,朋友圈堆成山的人才是真的酷
没用的链接、过时的段子、新欢、旧爱……
他们根本不在乎过去发生了什么
活在现实,看向未来
真正的放下不是绝口不提
而是在回忆涌上心头的某一天
还能笑着跟朋友讲讲往事
”
偶尔我也会去逛逛朋友们主页
补上几个赞,参与一下他们的生活
真正的朋友也不需要
通过朋友圈来揣测和试探
一个电话、一顿饭就能找到以往的感觉
该走的人迟早要走
该留的人从未离开
但是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记录
不用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
你的难过可能淹没在别人的欢声笑语中
你取得的突破可能在别人眼中微不足道
你的喜怒哀乐可能从头到尾就与他们无关
尊重我们自己的内心
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点个赞❤,让我知道你们读到了最后
爱我就帮我转发下
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