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能力》第三章 读书心得
第三章 思维
01 思维与认知的概念
思维是底层能力中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说自我认知是一个人成长的首要条件,那么思维能力则是必要条件。因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便是思维的不同。
我经常跟朋友聊天时会刻意地聊聊我最近读的书,因为在讲述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分享的过程,于我而言也是一个重温固化惠及自身的过程,自觉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当说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便是思维的不同”时,朋友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不是说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认知吗?怎么现在又变成了思维?
我一听,蛮好的问题。现在是到什么场合,看什么书,听看各种大咖的言论,“认知”这个词是铺天盖地脱口而出。本章节阐述的2个概念也正是思维和认知。那么,认知和思维是什么关系呢?想想,有时候真的只是熟悉认知这个词,并不能说清楚。通过学习尝试再次梳理修补一下自己的知识结构。
A 概念
认知包括感知、记忆、联想(记忆激活)、思维、想象等环节。用更通俗的语言讲,认知就包括知识和思维2个环节。
思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推理、思考、决策的过程。本质是一种能力。
B 关联
1)认知的本质就是思维,思维是认知的体现形式。
从这个角度说人与人的差别,既可以理解为认知的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思维的差异。所以,“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你的认知”。这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认知。
2)认知决定着思维的天花板;思维模式不可能超越其认知的边界。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3)认知可以理解为一个电脑的CPU,其越高级,电脑处理速度、质量都会得心应手。一个人的认知层级越高,其所支持的心智模式可能就会趋向成熟全面包容。在这种认知下的观察、判断结论等思维活动都会趋近真相和系统。这就是提高认知的重要性。思维就如同一个个有着极强应用能力的APP, 底层逻辑清晰、导向越明确的思维方式更能体现这个人的认知和目的。
C 认知的改变
一个人的认知有其顽固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难移,不意味着不能移。我们常说一个人认知低,其实无外乎2个方面,一是这个人的知识体系薄漏缺乏,二是这个人的思考方式,思维能力不足。所以,认知的提升也要从这2个方面去补充,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重在模式层级的提高。
02 思维与认知的要义
本章节有2句话我体会可涵盖认知和思维的要义。
A 第一句话:顶级能力拼的是认知
1)人往高处走拼的往往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认知。这个世界永远是高认知的人领导低认知的人。这是老板常说的一句话。绝对真理!有一天,干掉你的不是老板也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认知。
2)书中认知的内容总结为3个方面,这是我见过的对认知最清晰的解读。也很直白的告诉我们对认知的改变及提升方向。这3个方面也体现了认知的3个不同层级。
信息认知:信息是所有知识、经验的汇总,这是我们思维的基础。良好思考的前提是:信息全面、准确、专业。用五项修炼的话说就是“系统”。所以,学习、读书、多听多看多练永远是拓展信息认知的不二方法。其次,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行业知识、跨业务知识都有助于我们补充我们信息认知,这类知识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帮我们大忙,体现我们的不凡。 所以,聪明人往往都好博览群书,并且保持者对外界的好奇心和包容度。
规律认知:认知的人都善于深刻学习他人、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2次,同样的错不会再犯第二次。因为他们深知规律的客观性和重要性。发现规律、尊重规律、顺从规律,绝不和客观规律拧巴,这是认知的升级。在《第五项修炼》中学习过很多系统运行10大法则,系统运行基模、不同模型的管理原则等等都是高人前人总结出的规律,这些规律要最早了解越好。越有助于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认知。
规律认知的提升一方面借助于学习理解他人的总结,更渗透在到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中,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好方法加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质,也是规律认知的提升和应用。做人事的,要从失败和成功的招聘事件中不断总结公司招人的原则和方法;做技术的,要从每一次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的实质,避免再陷入同一个坑;做干部的,要结合部门和员工情况,总结适合的匹配的管理方法……高级的规律往往更接近客观和本质。
我认为提升规律认知有个很重要的工具,还是反思,格物,致知。周期性、阶段性反思、事件性反思、实践中反思,反思是锻炼思维能力、提升规律认知的神器。
本质认知:认知的顶级就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一句话概括了认知的核心和重要性。常感叹于高人一句话就能说到问题点上,让人茅塞顿开,这就是本质认知的不同。无论是看书还是向高人请教,无外乎就是希望获得一两句金点子,而这只言片语抵得上万金千言,秒杀众生。所以,巴菲特的午餐吃得不是饭,而是高价的本质认知。
本质的认知能让我们思考、行为、选择做出快速且正确的事情。任何高价值的决策、解决方案和创意其实都是基于对本质的认知。对本质的认知是我们穷其一生要修炼的方向。如何提高,我之体会往这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遇到工作上的问题,深度探寻自己内心的答案,多问为什么,也许5个WHY会帮助触及根本。
第二,理解请教高人为什么会这么思考,探寻其背后的根源。走他们走过的路,看他们看过的书,学习他们的方法。
第三,锻炼自己保持思考上的敏锐。经常反问自己,这个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个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总之系统思考的工具会帮助我们接近事务的源头和本质。
3)认知的不同类型: 对认知的升级提升首先决定于自我的觉知。意识不到自己认知有问题,意识不到认知的重要性,如同鸡同鸭讲。之前也有提到过,对于认知,有的人天生防御:表现为油盐不进,总认为自己对、说话做事很绝对。凡事总是在不断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没有问题。你们就应该……。当别人都前进时,他还在为自己找不前进的借口。
能意识到自己认知缺乏的人往往是成长型认知。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互动;主动接受他人的质疑、观念;不断尝试、失败、总结、兼容、创新、解决。这是成长型认知的标签,在跌跌撞撞中前行,不断实现心智的自我提升和进化。
总而言之,职场的提升,不光需要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要提升的是底层能力方面的认知升级。认知高的人对认知低的人都是降维打击。张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谢安8万制敌80万的淝水之战;毛泽东的用兵、建国布局,比的是哪里是硬实力,比的是认知。
B 第二句话:人的最大差异是思维的不同
1)规律和本质认知都是认知的思维范畴。所以说人的进化拼的就是思维认知。人的最大差异是思维的不同。思维不同,感受、选择、行为、结果往往都不同。
2)书中把思维的不同按照思考方式分为这样几类:
目标导向性:这是积极的思维方式,眼里放大的目标前方,想到的不是困难,而是解决。所以,这种人的创造性张力极其强,往往能成功。
困难导向性:这是消极的思维方式,虽然也想达成目标,但实际行动中,亚历山大,患得患失,表面上看上去很心细,谨慎,思维也比较缜密。但最终功败垂成。到是提醒我们,无论是自己还是招人用人中,都要警惕这种思维方式的入侵和人员。一旦有这种思维成为惯性,很难改变,是一个人成长的很大阻力。
突然想到大英图书馆搬迁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同一件事,不同思维的人,结果会截然不同。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很多人束手无策直摇头。一个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
长期目标PK短期目标: 这2个思维角度投射出的是我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初衷以及格局。是关注长远,根本性解决;还是短期,缓解法解决;是关注长期利益还是眼前保障。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有时候真的要平衡初衷和代价,更多考量的还是一个人的胸怀与格局。关注长期利益的人,往往更有主观能动的执行力和对目标的执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熬得了难关。
思维的深度的不同:思维深刻的人往往更接近事务的底层逻辑,运行规律和本质。说一个人认知高,往往指得是他的思维深刻,有独特的视角探得最核心的思想和观念。
3)我们常说,人与人的不同往往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思维的高度、角度和深度。不同的思考方式展现过滤出来的形式内容往往都是不同的,影响着认知的呈现。继而影响选择、行为和结果。所以,认知是通过思维体现的。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方式。如何拥有积极、成长、正面的思维方式。以前读到过刘润对转换思维模式的2个建议,绝的非常有帮助。
第一个建议:还是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 每本书,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接触的多了,才会理解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不要孤芳自赏,要善于 跟不同的人聊天,尤其各行各业的高手聊天,你会获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和智慧。 想要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阅人无数。
读书写读书笔记其实也是有效的思维训练,训练我们学会总结,学会提炼,学会拥有自己的感悟和思想,学会有逻辑的表达。
第二个建议: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细细体会其中的微妙分寸,才能更好的做出适合的决策。这就是多维度照相,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知彼解己,共情双赢的才是正确思维模式。
用书中的一句话结尾本章的心得:“认知半径要尽可能大,能力半径要尽可能清楚,行动半径要尽可能小。”认知要尽可能的拓展升级,对自己的能力要有清楚的自我认知,最后行动要精准打击。这是成功的绝对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