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秦淮河,那是相当繁华的。且不说河面上画舫如织,莺歌燕舞,特别是到了晚上,却别有洞天,月光投射在波光鳞鳞的河面上,与画舫里的彩灯交相辉映,管弦丝竹之声,不绝于耳,真正一个人间仙境是也。
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是马湘兰,又名马守真,秦淮八艳之一。
提到马湘兰,不得不引见别外一个人,他就是明末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书法名作《黄埔夜泊》,至今还存世,他就是王雉登。
他一生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与“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的情爱故事。
马湘兰虽然姿色一般,但却才华横溢。诗词歌赋,吹拉弹唱,无一不精,尤其擅长画兰。她画的兰花,在当时是一绝,现今被收藏在东京博物馆内。究竟是八国联军入侵、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流失海外?就不得而知了。
湘兰为人爽利洒脱,气质超群。当时盛传一句:“寻芳不识马湘兰,自夸风流也枉然。”文人与士大夫都以结识湘兰为傲:吟诗唱和,切磋技艺,学术气氛很浓。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卓而不群的风尘女子,却对大才子王雉登动了春心。
那一年,湘兰二十出头,王雉登三十五、六,王早就耳闻湘兰才艺,免不了想结识湘兰为幸。湘兰亦耳闻雉登才情,正有此意。于是湘兰备酒,席间,他们二人谈诗论文,词赋相和,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临了,湘兰吟诗一首,送别王郎。诗云:
酒香衣袂许追随,
何事东风送客悲;
溪路飞花偏细细,
津亭垂柳故依依;
征帆俱与行人远,
失侣心随落日迟;
满目流光君自归,
莫教春色有差迟。
一个阅人无数的风尘女子,一下子被才子吸引,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望着王郎的背影,一丝热泪,从眼角缓缓流出:
自君之出矣,不共举琼扈;
酒是消愁物,能消几个时?
至秋天,天凉转立冬,她又这样写道:
芙蓉露冷月微微,
小陪风清鸿雁飞。
闻道玉门千万里,
秋深何处寄寒衣?
看了湘兰的诗,已明显对王动了真心,就象妻子对丈夫的那种殷殷盼念之情。
许是聚少离多,许是王雉登对湘兰爱得不够深,或是在王雉登心中,该怎样摆正湘兰的位置?我估计,多少是有点市俗观念在作崇,也未免可知?
然湘兰对王雉登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切,为表明心迹,她画了幅兰花,并题诗明志,表明了自已不是路边墙头花,而是深谷悬崖上幽静的兰,希望嫁与王郎。
题断崖倒垂兰图
绝壁悬崖喷异香,
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
难免朱门伴晚妆。
然王似乎心中有顾虑,不置可否,没有应答。湘兰心中备受煎熬。
以后的日子,身边的姐妹不断有人帮助赎身,望着窗帘上的双喜,湘兰心中似杜鹃泣血。
人说相思苦,离人心上苦缠绵。我说相思难,山高路远难相见。一点愁,感概万千;红豆应无言,应无言。
红烛为谁燃,今夜你不在身边。偷试腮边泪,红红喜字我无缘。一杯酒,思绪万千;望不回旧时燕、旧时燕,最怕你寂寞,最怕你孤单,今夜梦中应有你痴情一点……
以后的日子,湘兰在无尽的思念中,耗尽了青春。爱悠悠,恨悠悠;爱到恨时方始休,秦淮依旧流!
十六年后,湘兰青丝熬成了白发,但她依然故我。时湘兰已五十七岁,听说王雉登要过七十大寿,她就不管不顾地买了精美画舫,载上十五个小Y鬟,专程从金陵到苏州,去给王雉登祝寿,当时可谓是声动苏州。
王雉登也是大为感动,估计他在见到马湘兰的那一刻,是无限的感慨:“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湘兰回家后,因舟车劳顿,情无所归,相思郁结,不久便病魔缠身,很快去世了。
自古多情空遗恨,这是一个把终身嫁与爱情的女子,惹人哀叹,叫人敬佩。
王雉登听说后,也免不了悲伤一番,写了十几首悼词:
其一
歌舞当年第一流,
姓名赢得满青楼。
多情未了身先死,
化作芙蓉也并头。
其二
水流花谢断人肠,
一葬金钗土尽香。
到底姻缘终未绝,
他生还许嫁王昌。
但是,这些都是枉费功夫了。今生,你己经负了湘兰!来世,你会珍惜她么?
佳人已矣,才子也白头。不久后,王雉登也去世了。
时光荏苒,斯人去焉。他们的故事,或许早已被人遗忘。但他们的这份不知是友情还是爱情的痴恋,却被一代代人流传着,唏嘘着。
轻之于时下人尽可夫的戏子,马湘兰的灵魂与身体都是高尚、纯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