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学《背影》,由于学生预习不扎实,首先先让全班齐读课文,明确课文内容。朗读时注意倾听,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读读写写及时给学生正音,强调重点字词,打好字词基础关。
完成后与七年级第一课《春》做对比,由此概括出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既可清新明丽,又可朴素中见真情,可见其散文造诣之高。我让学生尝试背《春》的最后一个排比段,很多学生不甚熟悉。让他们背“春草图”,已然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让学生下去再次背诵,强调学习的及时巩固与复习的必要性。
学生回忆对朱自清的认识,并且讨论与补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散文《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绿》等。
那么朱自清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的这篇《背影》呢?在这里是需要给学生进行补充说明的。《背影》这篇文章中发生的事情发生在朱自清20岁就读于北大哲学系时,当时家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而朱自清本人年轻气盛,在文坛刚刚崭露头角,加之上了大学之后接受的一些新思想与父亲传统思想之间的矛盾,所以对自己的父亲是不理解的。而《背影》这篇文章写作的时候,朱自清已经28岁,此时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已经有些许人生经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对于父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这里对学生进行背景的补充说明很重要。因为学生年龄小,十三四岁对父爱的理解和成年之后对于父爱的理解是不同的,这需要时间和阅历。为了进一步理解,我给学生引入了一部电影《乘风破浪》。因为有学生看过,我就让学生给大家讲:阿浪是一名职业赛车手,性格凌厉。开始事业上充满簇拥和鲜花,看上去是个成功人士,但他却在情感上有缺失。和父亲之间的代沟和不理解,导致父子二人诸多误会和矛盾。赛车手阿浪(邓超 饰)一直对父亲(彭于晏 饰)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因为这场经历,阿浪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理解了父亲的用意。
本篇文章叫《背影》,那文章是如何展现背影的?通读课文之后,大家基本可以理解,所以开头第一自然的开篇点题,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再现“背影”,表达对父亲的别后思念;而中间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内容,追忆车站离别,具体地展现“背影”。父亲的背影让朱自清如此惦念?他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么变化的?学生讨论的很激烈。借此,我不禁问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父亲之间如果有矛盾的时候,一般怎么处理?”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无奈铃声已经响起。我们只能把这个分享放在下节课去进行,期望学生有更好的表现。
这节课内容上面没有讲太多,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心里与父母之间情感的一个再现与感触,我觉得这远比我们解读文本更重要。毕竟,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融会贯通,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