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一定有这样的人:读书时,觉得某门功课太难,干脆自暴自弃,在这门课上学习别的科目,认为可以用其他的弥补,考试结果却不尽人意;觉得英语太难,老师上课的时候不听讲,结果考试挂科,结果补考或者重修,花费了两倍甚至更多的精力来补回来;工作时,只挑自己会做的做,结果需要你上的时候,却说自己没准备好,那么公司也不需要你了...
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多少人事后的思维模式是这样:如果我那时候......,我本可以(目标)。因为你选择了逃避,所以本该有好结果的事情却失败,需要付出两倍甚至更多倍资源(时间,精力,金钱,情绪)的投入才可以拿到你原先的结果,甚至失去某些你不知道的东西。
为什么我说是逃避而不是放弃呢?因为他们逃避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是放弃,只是觉得是明智的选择,甚至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尽管在我们看来并非如此)。拿我大一读书时举例子,早上上课的时候经常打瞌睡,因为熬夜,第二天精神不是很好。那该怎么解决呢?正常人都是调整自己的作息,然后保证精力充沛。我是怎么想的╮(╯╰)╭我觉得大学空闲时间很多,我现在困,听课效率也不好,还不如养足精神,下课的时候再去补回来,网课那么多,还都是名校老师教,说不定效率更高,然后我那门课就睡过去了,睡过去了( ̄_ ̄|||),结果呢?课下也没补。~>_<~
有人说,逃避的人就是不努力,我不能说你错,但是有的选择逃避的人比常人更努力,在一个圆里 ,正常人走的直线甚至是直径,逃避的人就像是在绕弧线行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书时,经常看见的那些拼命努力成绩却还是不如意的人?不是不努力,只是南辕北辙。
糊弄过的,早晚要还。
就这样,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逃避,我们由一个追悔莫及的数学概念、一个追悔莫及的单词,渐渐堆积成追悔莫及的一生。
然而没学会的,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就自动变成会的。糊弄过的,早晚都要还。它们一个一个匍匐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争先恐后,等着做打在脸上的耳光,前行路上的绊脚石,随手关掉你一扇命运的小门。二十多岁的同学、同事,就在这一扇又一扇小门的差距里,拉开了整个人生。
所以,不给自己挖坑有多么重要。我曾经觉得英语不重要,因为在我当时看来,我并没有觉得英语好会给我什么机会。后来我才了解到,有些事是只有你做了你才能看到,这叫动态视角。而我没看到机会是因为只有我把英语学好,我才会了解到有哪些事情会用到它。
我们由于经历的不足,视野的局限,关于未来哪些东西我们会用到,哪些用不到,我们可能需要做了才能看到。就像读大学时,很多人因为自己认为大学很多课程不重要,或者认为老师太水,或者太难,从而放弃了很多门课,多么可惜!其实作为学生的我们由于视角的局限根本无法判断这门课是不是有用,老师也无法判断你以后工作会不会用到它。但是我认为,专业课一般都很重要,并且多学一点总没有错。
对年轻人而言,大学教育是你们最好的平台,低廉的食宿,超值的教育,象牙塔的包容与保护,这一个无法再来的机会,只要运用的好,就是用最低的成本走最远的路。
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我来人间只走一趟,我应该看看太阳,应该伸手拥抱一切可能与渴望,不能让悔恨堆积成山,埋掉生活的希望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