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96-100
字数:887
时间:40min
原文引述:P19
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儿,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
核心概念转述:
做同样一件体力活,重复多次之后,人们通常会选择最轻松省力的方式来完成。
同理,我们的大脑也运动了这种模式,达成一个目标的路径有很多,优秀的人却能在最短的时间,最大化放大价值。
个人体验:
一、省体力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熟悉此事的人,往往需要较少的努力便可解决同样的问题,或者说同样的努力能解决更多问题。
如果要去登山,我们通常是一步一步走台阶上去,或者借着栏杆的力量攀爬,以节省体能。
而山上负责运送日常物资的挑夫们,则是走的“之”字形路线。原因是,走台阶直上直下特别伤膝盖。如果走“之”字行的路线,在登台阶的时候,除了上台阶,还相当于跨了一步,以减缓直上直上对膝盖的冲击。
另一方面,因为肩上挑的货物很重,所以他们通常匀速前进,而且旁边的人和他们讲话,他们一般也不作答,不是存心不理,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节省体力。
这就是长期从事这件事的人,总结出来的做事规律。
二、省脑力
了解大脑的运行机制,提高认知,懂得懒惰是人类的本性。所以在培养习惯中,循序渐进,不求速胜,先求慢赢,最后反而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比如:你想训练自己的一项技能,跑5公里。
一种人的操作方式是:当天就去跑5公里,虽然也能跑下来,可是很难坚持长久。这对身体和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
另外一种人会选择,先下楼走30分钟开始,再慢慢跑起来,给自己三个月或者半年时间甚至一年的时间,充分预热。或者遇到当天真的不想跑,那就原谅自己,就穿上跑鞋,在小区里走也当锻炼了。
经过这样一些微小习惯的培养,大脑反而把这种机制列入自己的运转范围,长期以往,反而可以跑起来,甚至最后加入马拉松的行列。
第一种方式,看似很快,当天就完成了,可最后不见得能养成习惯,能坚持到最后的是凤毛麟角;相反,前期很慢很慢,看似没达到期许,因为习惯的养成是捷径,收获最大。
跑步,冥想,写作,阅读都是同理,这就是,当执行一个任务养成习惯,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会降低。
行动指引:
想要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原谅自己偶尔不想写的时候,就用语音输入,或者就写100个字代替。
用固定的时间做同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