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子的阴历4岁生日,是他爷爷的66岁生日,过两天是我的35岁生日。
三个人的生日凑一块儿了,正好一起过。一年多没见到儿子了,有点儿近乡情怯。我们每次的相遇都是由陌生变到熟稔,等到我们无比亲密之时,又是分别时刻。如此这般,循环往复。
还记得第一次小别离,2014年年底,在青岛培训2个月之后回来。红眼航班,半夜到家。看着摇篮里的幼儿,睡得正香呢。也许是心有灵犀,他突然睁开眼睛发现了我。一时之间手舞足蹈,把他抱上大床,睡在奶奶和我中间。在黑暗中他不停的摸我的脸,表示亲昵。这一幕能温暖我的整个后半生。
紧接着我就飞去了非洲。11个月之后再回来,他已经不记得我了。在他眼里,我应该和周围那些甲乙丙丁的阿姨们是一样的存在。我不能动电子琴,那是爷爷的;我也不是亲亲妈妈,只有亲亲爷爷。
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我们一起过生日,一起玩耍,一起讲故事。我们逐渐变得亲密,亲情逐渐归位。慢慢的,小手会主动牵上大手,小人儿会要求大人儿也去他家玩儿。我们每个周末的相会已成惯例。
迫于生计,我再一次前往非洲。这一次,一呆就是15个月。
每次从微信里看到小人儿的照片或者视频会觉得原来他已经长这么大了。可回来看到真人却发现,还是这么一个小布点。又一次的疏离,又一次的亲情缺位。
一身的儿女债,不知如何还。在国外时,只能时不时给他买玩具,买图书,买衣服,以作补偿。回来之后,希望还能陪他过生日,陪他玩耍,陪他讲故事。熟稔起来之后,很快,又会有下一次别离。
终究,这一世与他亲缘有限,不能常伴左右。与他与我,始终是人生一大憾事。
在吹灭生日蜡烛之前,还是默默许愿:人生路漫漫,惟愿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