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较大互联网公司数据分析师 徐尧
从最早阅读《浪潮之巅》起,我就有个疑问: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一家公司(传统、科技)的成与败,是创业者本身?是战略布局?是企业资金规模?是行业限制?还是公司组织架构……
带着以上的问题,我陆续阅读了吴晓波的《大败局1》、《大败局2》、《激荡三十年1》、《激荡三十年2》、《腾讯是怎么长大的》,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施密特的《重新定义公司》,以及正在读的郑作时的《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虽未获得最终答案,但多少有了一些线索和思路。因篇幅有限,我简单和大家做下介绍,希望能抛砖引玉,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交流或直接阅读原著。
如果把这几本书整合一本书当中,大致的逻辑脉络是:
1. 标题:中外企业成败史
2. 国外篇:科技浪尖的舞者们——AT&T、IBM、苹果、英特尔、微软、雅虎、惠普、摩托罗拉、Google等;
3. 国内篇:
1)昨日的荣耀:巨人、爱多、健力宝、三九、德隆、三株、瀛海威等
2)今日的弄潮儿:腾讯、阿里巴巴、华为、步步高
4. 国外篇成败原因分析:
1)成功:
互联网技术爆发(苹果、微软、Google及几乎所有科技公司)
革自己的命(IBM、苹果、GE)
反复的重新定位(苹果、微软、甲骨文)
聚焦和专注(英特尔)
2)失败:
延续性技术扼杀企业的未来生路(AT&T、思科、雅虎、诺基亚)
错误定位(惠普)
统帅自身水平与员工激励(摩托罗拉、惠普)
5. 国内篇成败原因分析:
1)成功:
快速学习先进经验,国际上后发制人,国内先人一手(腾讯、阿里)
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商业估值,无绝对早晚之分(史玉柱、胡志标、吴炳新、牟其中、李经纬、唐万新等,无一不是抓住了改革开放、全民生活改善、需求剧增的好时机,成为一时瑜亮)
创业者的不世出之才华,以一人之力,创举世之功(仰融、戴国芳、潘宁、孙宏斌)
先进的技术,不封闭,不保守(潘宁的容声)
2)失败:
企业家薄弱的政治意识(仰融、李经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仰融、潘宁)
最为公平的市场需求(吴炳新)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牟其中、唐万新、宋如华)
破碎的资金链(除科龙的潘宁和铁本的戴国芳外几乎都是)
6. 总结
走马观花地介绍了下,最终,我想说的是什么,得到的启发又是什么。
我想:通过近半载的企业荣衰史,一时的成与败真的不能说明什么,不要总是用辩证的眼光来做判断。套用股市中常说的一句话“股票涨了算什么,平仓了才是真的!”
还有,看到这一个个英雄般的年轻人、中年人、老人在全球各地的落魄、崛起、闪耀、以及后来的繁华散尽。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所作所为一些尊敬和掌声,任何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家,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最后,用吴晓波在《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当中的两段话,同时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两端话作为结尾:
“一个人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当一个商业故事以无比圆滑和生动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首先必须怀疑,而所有的怀疑,最终都会被证明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