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根本保障,是各大国竞争的焦点,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
同样,国内高校对人才的争夺也是愈演愈烈。各高校充分发挥其优良的条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人才招聘引进。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人才近乎单向流动的现象,某些原本艰难的高校人才持续流出、难有流入,一些学科到了难以维持的困境。导致饱的愈饱,荒的愈荒,非良性循环。国家科教发展的人才战略布局呈现了一头茂一头荒的局面。
人才的自然流动是必要的,绝大部分人才招聘政策也是合理的。但若呈现相互攀比、用超乎寻常的价码诱惑而使其演变成一种深挖式的引进,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国内既有人才,如能形成合理的布局,发挥其作用,促进发展的整体平衡,应该是国家的期望,这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因此,从国家的视角看,为国家科教发展的战略平衡做出贡献的高校、在经济相对并不发达或艰苦地区坚持工作的人才是值得称赞的、令人敬佩和尊敬的。不断攀升的引人价码多会导致人心浮动,深挖式的人才“引进”对国家发展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益处,说不定还损害了整体的平衡。胸怀大局,以国家整体利益为目的,加强从海外引进人才(包括非华裔),是不是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共同努力的目标。
减缓国内人才相互挖来挖去的趋势,试可采取简单的调控,当然这并不是排除人才的合理流动。如对非海外引进的人才,在其引入后的一定年限内、在各类评估中暂不计入队伍建设的指标。这样可减少层出不穷的诱惑,使人才自身安心于做事;也会促进高校更重视、创建自身人才辈出的机制,在自身人才的培养上做实质性努力、下更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