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7月17日,那个时常戴着一副墨镜,总是让人揣摩不透的导演王家卫在上海出生。
倏忽之间,当年那个缔造过无数经典文艺片的“墨镜王”,也已经到了年过花甲的岁数。
01
王家卫的童年,可以说是被电影包围着的。
1963年,5岁的王家卫随父母移居香港。因为妈妈是个电影迷,小时候的王家卫,每天一放学就会直接被妈妈领进电影院,观看各式各样的电影。
王家卫热爱电影的种子,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埋下的。
198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王家卫,考进了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第一期编导培训班,之后便开始在无线电视台从事编导工作。
众所周知,王家卫拍电影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没有确切的剧本,但当年王家卫确实是以一个编剧的身份踏入影视圈的。
1987年,王家卫与谭家明合作编写电影剧本《最后胜利》,并凭此获得了第七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的提名。
王家卫的才气也因此受到了邓光荣的欣赏。1988年,由邓光荣投资、王家卫自编自导的电影《旺角卡门》被搬上了大银幕。
这部戏集结了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等明星阵容。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从这部戏开始,张曼玉逐渐懂得了何谓表演。
而张学友在网上广为流传的那张经典表情包,也正是出自这部影片。
不过《旺角卡门》对于王家卫而言只能算得上是小试牛刀,1990年的《阿飞正传》才是宣告着王氏电影风格的正式确立。
这是一个关于“无脚鸟”的故事,张国荣饰演的旭仔是个放荡不羁的浪子,他一直活在一种“失重”的状态中。
打从旭仔记事起,就被养母告知自己是被她领养来的。多年来旭仔一直都想追问出亲生母亲的下落,可惜养母一直不肯告诉他。
于是旭仔抱着游戏人间的心态,流连于各种女性之间。
他从不相信什么天长地久,也不愿意和别人维持某种固定的关系。他抗拒结婚,终日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浑噩日子。
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只能打动他一段日子,刘嘉玲扮演的露露更是留不住他的心。
直到有一日,养母终于告诉旭仔他的亲生母亲的下落。为此,旭仔不顾一切地要去菲律宾寻找一个答案,可惜旭仔的母亲根本就不肯见他。
彻底死心的旭仔,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一个“阿飞”就这样“陨落”了,在电影的最后,梁朝伟饰演的另一个“阿飞”正整装待发,准备出场……
就是这部晕染着墨绿的色调、洋溢着悠扬的配乐、充斥着悲凉的剧情的电影,让王家卫一举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以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张国荣也凭借《阿飞正传》获得了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而由张国荣所饰演的旭仔在影片里的一段独舞,也就此成为了华语影史上最为经典的片段之一。
虽然后来《阿飞正传》包揽了一众重量级的奖项,但其实这部影片当年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甚至可以用惨痛来形容。
不光投资这部戏的邓光荣赔了个底朝天,而王家卫还甚至被外安了个“票房毒药”的称号。
为了寻求更大的创作自由度,王家卫索性连同刘镇伟一起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公司。
02
1994年由王家卫执导、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武侠片《东邪西毒》上映。
虽说是武侠片,但其实电影完全颠覆了传统武侠片的概念。说来是取材于金庸小说,但片中除了采用《射雕英雄传》中的几个人物名字之外,基本找不到其他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丝痕迹。
大漠黄沙、落日斜阳,裹以大段的独白以及碎片式的情境,围绕着一瓶叫做“醉生梦死”的酒,电影展开了一段属于王家卫式的个性叙事。
可最终这部立意独特、意境悠远并且集结了全明星阵容的《东邪西毒》,在票房上再次败北。
同年,由王家卫执导的另一部影片《重庆森林》也上映了。
这部电影虽然至今已经时隔多年,但仍然不妨碍成为许多文艺青年的心头好。
逼仄的空间,摇晃的镜头。喧闹与冷漠,拥挤与疏离,黑夜与白天,失恋与暗恋,共同交织在一起。
金城武饰演的警察何志武,每次失恋都会去跑步,他还会不假思索的说:“跑步这么私人的事情,怎么可以随便跑给人家看?”
他也会对着一堆即将要过期的凤梨罐头,慎重的思考着“过期”这件事。
林青霞饰演的金发女郎,是个没有安全感的杀手。她走在路上,一副神秘而冷酷的样子,而她的内心独白却是: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一个很小心的人,每一次穿雨衣,我都会戴太阳眼镜,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出太阳。”
断续性的剧情飘浮在全片之中。梁朝伟饰演的巡警663和王菲饰演的阿菲蓦然登场。
不同于以往阴郁暗沉的墨镜画风,紧接着进入观众视野的,是一个节奏较为明快的故事。
拿着一把放大镜的王菲,在一首《梦中人》的旋律配合下,悄悄做着一名“私人侦探”,小心翼翼地探寻着她的暗恋对象的生活。
同样失恋的男主人公663,他的“爱好”则是对着肥皂、毛巾、毛绒玩具不停地自言自语。
这些镜头犹如神来之笔,肆意地飘荡在王家卫的光影世界里。
身处在迷雾森林般的都市,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人们的物理距离变得无比相近,但人们的心理距离却仿佛变得更加遥远了。
两个故事都在叙说着“时间与改变”这回事。
据说《重庆森林》原本设定的是三个故事,而至于没讲完的那个故事,则被王家卫拍成了《堕落天使》。
1995年,王家卫召集黎明、李嘉欣、金城武、杨采妮、莫文蔚一起拍摄的《堕落天使》上映。
这部电影的画风更加空灵而凄迷,五位演员分别扮演着五名只在暗夜出行的“天使”。
他们中间,有的毫无感情,有的是失恋者的状态;有的不会开口讲话,有的通过近乎发癫似的大吼大叫来发泄情绪、找寻存在感。
他们都是都市里的边缘人,他们冷酷、冷艳,他们淡漠、厌倦,他们没有明天。他们寻找着短暂的快乐,他们至多拥有着一分钟的温暖。
“孤独”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在王家卫的镜头里倾泄着。
03
1997年,王家卫凭借他所导演的影片《春光乍泄》,获得了第50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淡淡的离愁别绪里,暗藏着浓烈的象征和隐喻。电影的主题仍旧离不开“寻觅”二字。
2000年,王家卫将镜头再次对准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香港。他以刘以鬯所著小说《对倒》为灵感来源,拍摄出了《花样年华》。
在戏中再度叫回了苏丽珍的张曼玉,和饰演周慕云的梁朝伟,共同上演了一出想要触碰却又只能收回的“禁忌”之恋。
电影中安排的场景并不多,整体故事脉络也很简单。影片出彩就出彩在那种氤氲的情绪,是随着平移的镜头,一点一点升腾出的。
王家卫的电影一向都很注重对细节之处的呈现,片中的苏丽珍即便是出去到门口买碗面,也会穿着一身好看的旗袍,打扮得漂漂亮亮。
在王家卫的印象中,那辈老上海人的生活做派是十分讲究的,一举手一投足也都非常优雅。
王家卫通过对光影的调度、以及演员的身体语言,来试图重现他记忆中的童年。
到了电影《2046》,作为“香港60年代三部曲”的终结篇,王家卫再度展现了他独特的电影拍摄风格。
迂回散乱的剧情,现代与传统并存,新潮与复古同在。
一句“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为历时十多年分别代表着“寻找、秘密、记忆”的三部曲划上了一个句点。
2007年王家卫执导的首部英语电影《蓝莓之夜》上映。
六年后,再度回归华语片的王家卫,交出了自己历经“八年筹备,三年拍摄”的电影作品《一代宗师》。
“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电影通过独特的王氏美学,反映了一代武学宗师叶问先生的传奇人生。
该片曾斩获包括大众电影百花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在内的众多奖项。
从影30余年的王家卫,共计执导过十部电影,他绝对不算是一个高产的导演。但他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仍然凭借其特有的拍摄风格,连成了一个独特的电影宇宙。
04
王家卫的电影中往往有着古龙小说的味道,极具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加上杜可风的摄影、陈勋奇、梅茂林的配乐、再辅以张叔平的美术指导,几人合力编织出一幅梦幻迷离的电影画卷。
在王家卫的电影里,主人公多半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串代号。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非常的缺乏归属感,甚至会认为自己是被世界所抛弃的。
王家卫的电影中,处处彰显着强烈的后现代风格。
浓郁的色调,精确的构图,扑朔迷离的故事线索,梦呓般的电影台词,对时间的描刻和对记忆重组的执着……
不难看出王家卫一再试图对事物的既有定义,进行着重新解构。
在王家卫的镜头里,道具不仅仅是布景,数字也不单单只是一个计量单位,它们更是主人公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化体现。
不论是一分钟的朋友,还是五月一日到期的凤梨罐头,亦或是厨师沙律、扁掉的肥皂,又或者是155个星期的合作、一场相差0.01公分距离的短暂邂逅……念旧与乡愁、自由与寻找的寓意都潜藏在其中。
或许是因为从小的移居经历,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总是能够让观众体味到一种无根的人在孤岛上生活的孤寂感。
片中没有废词废景,似乎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坏人之分。
他不停探寻着时代与个体之间存在的关联,摸索着变与不变的界限。
在他自成一派的光影世界里,令观众充满了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英国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声》曾冠以王家卫“当代诗人”的美誉。
不过对于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有人为之着迷,看得如痴如醉;也有人不屑一顾,觉得根本看不懂。
王家卫说:“有些人拍电影是为了提出答案,而我的方式更接近于提出问题。”
除了电影风格极具个人特色以外,总爱戴着一副墨镜“行走江湖”,也成为了王家卫的一项专属特色。
事实上戴墨镜并不是为了扮酷,王家卫认为“墨镜能给他思考的时间和安全感,让他不用裸眼去看外面的世界。”
05
前阵子有个叫做“王家卫受害联盟”的话题曾冲上过热搜,里面收录的全是和王家卫合作过的大牌演员,对于王家卫工作方式的“吐槽”。
王家卫拍电影向来以慢著称,过去了几个礼拜,他却还在拍第一场戏,又或者是已经拍了几个月的胶卷,但突然被他全部推翻重拍这种事常常发生。
从前做编剧的时候,王家卫就曾因为极为缓慢的工作速度,而被黄百鸣炒鱿鱼。
做了导演之后的王家卫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工作节奏,照样是以追求精益求精的电影效果为最高目标。
他在拍摄《东邪西毒》时就因拍摄时间过长而导致制作经费严重超标。
迫不得已,公司的合伙人刘镇伟拉着剧组的原班人马,就地又拍了一部名为《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的喜剧片,然后用这部电影的票房来填补《东邪西毒》的经费空缺。
更让演员们时常感到抓狂的是,王家卫给演员的剧本,有时就只是几句对白,或者干脆只有一个概念。
对于为什么总是没有具体的电影剧本,有人是这样解读的:
其实往往王家卫脑子里事先已经有了具体的人选和对电影的大概想法,但是他非常注重从拍摄现场找感觉,他更喜欢不设限地与演员一起在片场搞即兴创作……果然是很有艺术大师的风格。
不过这种拍戏方式也使得和他合作过的演员,禁不住纷纷开始怀疑人生。
刘嘉玲就曾吐槽,光是一个抹地的动作,王家卫就让她拍了27遍。还有梁朝伟,同样是一个吃梨的镜头也是整整拍了27遍,更惨的是最后还全部被剪掉了。
把主角剪成配角,配角戏份全部被删的事情经常发生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开拍时是一个故事,拍完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故事的事情,在王家卫这里也一点都不稀奇。
于是就有传闻说在张震大婚时,王家卫的贺礼就是一张“以后会少剪你的戏”的纸条……
其实在王家卫的骨子里,大概还是有着属于上海人的那种精致。所以他对待电影的态度一直是宁缺毋滥,不愿意敷衍了事。
不相信票房至上的王家卫说:“对于是否成为大师,或者影评人的评语,我认为不太重要,我拍电影就是想把我做孩子时的喜悦、伤心、失落带给观众。”
最近这段时间,王家卫又开始准备拍摄一部新电影,改编自金宇澄的长篇沪语同名小说《繁花》。
相信这是王家卫对于自己的出生地,那个曾经无比繁华的老上海,展开的又一次“寻根之旅”。
在《重庆森林》里有这样一段台词:“每天你都有机会跟别人擦身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
不妨把它稍加改编一下:
每天你都有机会选择看各式各样的电影,你也许对王家卫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的电影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