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多次同事间因为意见相左、利益纠纷甚至争强好胜导致的剑拔弩张和言语激烈对抗。最严重一次,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影响了两个部门间的协作。
也许只是一个小问题的沟通不畅,也许只是一时气血上涌,冲突的结果无疑是双输,因为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愤怒、受伤、或恐惧的情况下,没有控制关键对话,形成了冲突。
我本人的性格比较隐忍内向,如果关键对话进入不安全状态,通常会选择沉默,不再表达意见。这比进入激烈对抗的后果要轻一些,但通过前文的学习,这同样造成对话进入不安全氛围,导致对话中断,使对话不再有意义。
阅读进入第6章,关键词:控制情绪。
作者阐述了情绪的两个特点:首先,情绪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不管你多么振振有词地指责别人,实际上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是你制造了自己的情绪,是你让自己感到害怕、烦恼或气愤。再次,产生负面情绪后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控制它,要么被它控制。在出现强烈情绪时,如果你无法驾驭它,就会成为它的俘虏。
对话高手既不会成为情绪的俘虏,也不会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此相反,他们会驾驭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在出现强烈情绪时,他们会通过认真分析的方式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情绪。结果是,他们可以做到选择情绪,进而有机会选择可能带来良好结果的行为方式。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分析情绪,如何选择情绪,到底有没有可操作性?
作者的研究成果是这样的: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激动行为,你应当一级一级地沿着行为方式模型向前反推。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反推过程是这样的:
- [行为]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询问:我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方式?
- [感受]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询问: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的?
-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确定真实感受之后,你应当停下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感受是否正确?你主观臆断的想法是否正确?我是否故意忽略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责任?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该怎样做?
其实,阅读完本章,我的疑惑正如上一段文字的问号一样多。在我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的时候,我需要悬崖勒马,连续问自己一堆问题,审示自己的内心,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哈哈~~,开个玩笑。
也许我的情绪已经点燃,但是不可以,我不可以立刻沉默或发怒,我要审视完自己的内心,做出判断,然后形成下一步的对话策略。电光火石的对话中,我真希望时间能够静止,容我静一静,慢慢的思考人生。生命不息,修炼不止,唯有蹒跚前行。
作者这样总结道:
实际上,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巧应用的成熟,慢慢地我们会越来越不关注对方的行为目的,不再沉浸于寻找对方邪恶动机的徒劳游戏,而是关注其行为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值得欣慰的是,当我们学会思考其他目的时,结果不但会消除自己的激烈情绪,而且能让我们彻底放松地投入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对方的真正目的。
希望在随后的阅读中,我的疑惑如一团烟雾,被作者以太极神功牵引,在五行变换中授业解惑,雾如丝般化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