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说了那么一句话:学业的结束不代表学习的终止,老师只是把你们带进了门,以后的修行全靠你们自己。这句话我到至今都记忆深刻,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我其实只是学了,表层浅浅地学了,但并没有内化为我自己的东西。就像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各类科目就像不同的菜肴,只是放到了嘴里尝到了滋味而已,并没有咀嚼,更别提消化掉了。
所以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的感觉,反而觉得自己刚刚开始,校长的那句话也正好契合我当时的想法,可能这也是我一直忘不了的原因。
后来,我常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我开始给自己定目标,我把每一天的时间算得死死的,连坐公交的时间也不放过,我给自己打时间仗,打精力仗,每天都很疲惫,每天都不快乐,我甚至鄙视那些每天谈天说笑,浪费时间的人。
这样的不快乐我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我怀孕要生孩子,由于身体实在是消受不了,就给全部放弃了。直到孩子不知不觉长到一岁时,我才发觉,我竟然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学习了,简书里我写的最新的文章还是两年前的。
我开始思索那些长年累月坚持学习又有所收获的人是怎么做到的?我是不是在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导致学习给我带来的不是满足与踏实,而是无穷无尽的忧虑与焦虑。
直到看到《认知觉醒》里有关目标的设定,当时就触动到了我,我知道了什么样的目标才是清晰的?什么样的目标不会让人产生退缩的畏难情绪?什么样的目标会让我持续地想要精进……
目标的设定不盲目地以时间为尺度
可能会有一些人和我之前一样,设立每天完成的任务目标是以时间为尺度的,比如设定每天必须要学习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学习完了,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在自己的任务栏里画上一个大大的红勾以此来奖励自己。
就像背英语单词,如果设定今天的目标是背30分钟,时间一到,学习就结束了。这种盲目以时间为尺度的任务目标就是纯粹地感动自己而已,也就是一种“假勤奋”的状态。回头想想自己记住了几个呢?
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每天只是为了熬完这8小时,这一天其实只是时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得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便蹉跎了一生。
目标的设定不盲目地以练习的次数为尺度
想起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所以她布置的任务,我都没有不敢完成的,有一次,我由于粗心,把1+2写成了4,结果得到的惩罚是罚抄完一百遍才能回家。
老师对学生的初心是好的,但是方法,我不敢苟同。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里不断地重复,也只是掌握了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已。这种一遍遍地罚抄,就像在工作中一遍遍地坐着自己熟悉的工作,让自己待在舒适区里打转转,而且由于自己已经重复千万遍,把激情也给磨掉了。
但是有一点我需要说明,练习一定要是明确地,不盲目地。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你还并不熟悉,甚至还没有掌握技术要领,需要通过练习不断地巩固,那么这种练习就不能少。
明确的目标应当以结果为导向,不断“升级打怪”。
《认知觉醒》里,作者提到给孩子指导练琴的方法,如果给孩子每天设定的目标是弹琴1个小时,那孩子的本能脑会趋向于弹奏自己已经掌握的曲目,而那些并没有掌握的方面由于需要耗费脑力,就自动绕开了。那么这样弹奏一个小时,孩子并没有提升多少。
可是换做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今天的目标就是要弹会这个曲目,碰到困难的地方就请教如何去解决,然后在这个困难节点不断地重复练习,直到可以通关,那么这样的目标就是明确的,有成效的。打游戏的时候,这种情况会非常常见,总是会在某个级别就上不去了,但是一旦通过了某个级别,这个级别的所有“怪物”都能一一消灭掉。
目标以结果为导向,就像“升级打怪”一样,要从低级(舒适区)到高级(困难区)不断精进,同时也你会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原创 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