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学员现场演练“五星教学法”的时候,她想要分享给大家的方法性知识是这样一个知识点:
鼓励孩子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描述式鼓励:我听到...我看到...什么什么的一件事情
第二种:致谢式鼓励:谢谢你做了什么什么事情
第三种:赋能式鼓励:我相信...
第四种:启发式鼓励:这件事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在现场演练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提问:各位伙伴家里有孩子吗?有孩子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大部分人举起了手。
她: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孩子让你们特别头疼的问题?
众人回答:有。
她:大家可以和身边的伙伴,两两一组,分享一下,你们遇到过的孩子让你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众人两两一组分享。
之后,她:能不能请哪位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遇到过的孩子让你最头疼的问题?
学员A举手分享:已经很晚了,让孩子去睡觉,他却贪恋游戏,一直拖延着不肯去睡觉。
她(利用群体智慧):有没有伙伴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的,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学员B举手分享:孩子不刷牙,她跟孩子说:牙刷渴望你和它在一起呢,你看,它在眼巴巴的望着你呢......
分享完之后,她:大家以后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跟孩子对话,达成你的目标。
这时,学员C提问:这是针对比较小的孩子有效的方法,那我的孩子已经12岁了,这种方法对他不起效果啊!
她:针对大一点的孩子怎么劝服,我们以后再给大家详细分享。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和孩子对话的两种方式。一种是鼓励,一种是表扬。一边说着,她就在白板上写出“鼓励”和“表扬”两个字,并且用竖线进行了区分。
接着,她开始提问:大家觉得鼓励和表扬的区别是什么呢?
学员D举手回答,回答得非常专业。
她:这位伙伴回答得非常好,一看就是有育儿经验的朋友。鼓励和表扬的区别是这样的......(此处省略几百字),那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下,鼓励孩子的四种方式。
一边说,她一边开始在白板上写下鼓励孩子的四种方式。
最后让大家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更好的掌握鼓励方法。
接下来是我的点评:
她分享的关于鼓励孩子的四种方式很干货很实用,相信能给在座不少的父母带来启发。
那么大家觉得,她这个分享中,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
有几个人说:不知道她前面提的内容和后面分享的技巧之间有什么关联。
我顺势说:是的,因为她少用了五星教学法中的一个环节,论证新知。
其实,她在前面已经做了聚焦问题和激活旧知,当学员A分享自己的孩子让自己头疼的问题时,她就可以论证新知,让现场的伙伴分组讨论,怎么样应对孩子的拖延问题,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讨论出一些方法来。
学员讨论出来的方法中,可能既有鼓励,也有表扬。这时候她就可以做一个总结:大家刚才讨论出来的方法都很好,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我提炼了一下,基本上就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鼓励,一种是表扬。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这是顺着她的思路在组织语言。因为当她在白板上写下“鼓励”和“表扬”两个词语的时候,她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想让大家学会区分“鼓励”和“表扬”,并且发现“鼓励”比“表扬”更有效。
因为“鼓励”和“表扬”是概念性知识,所以这里她可以用连线法的学习活动,分别设计出“鼓励”和“表扬”的不同话术,让大家通过连线来区分。
大家区分之后,她就可以引导大家继续探索:有没有发现,鼓励比表扬对孩子的行为引导更有效?
大家因为有过体验,也会感同身受。
这时候,她可以再设置一个论证新知的环节:让大家讨论一下,针对孩子拖延的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鼓励方式?
然后,可以再让各组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他们把总结出来的鼓励方式演绎出来,并让其他小组成员点评。
大家总结出来之后,她在认同和肯定的基础上,再在学员给出的答案基础上,讲解鼓励的四种方法。
因为学员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而且讨论出来的答案也接近于标准答案,所以这时候,她的补充讲解,会让学员更愿意投入倾听,也更愿意使用这些方法。
很多培训师都会忽略论证新知这个环节,因为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把答案告诉学员。但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就是提倡让学员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给他们。这样学员才会记忆深刻且有意运用。
所以培训师一定要学会克制,克制自己想要告诉学员答案的冲动。
点评完之后,大家掌声雷动。
而我知道,这是唯一能够帮助学员以最快的速度学以致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