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调研,总有他牵挂的人,放不下的事。他多次强调:“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脱贫的切实效果,也关系到致富的稳健持续。要加大对因病致贫群众的救助和帮扶力度,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他考察过的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等地,村民看病、孩子入学都得到更好的保障,农村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总书记的引领下一批又一批的扶贫工作者们,正在不停地追随着总书记的步伐,响应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他们像萤火虫一般,给停留之处带去光明和希望。
2019年高考,在贵州偏远的贫困山区,有一所高中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本科,本科成绩完成率达到了183%。听到这一新闻,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的,这是奇迹,乡村教育的奇迹,而奇迹的缔造者——他,叫陈立群。3年前,他拒绝百万年薪去到贵州山区支教。上任第一天,他被吓了一跳,3000多师生的校园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到处苍蝇乱飞,卫生状况堪忧。更令人吃惊的是,高三语文课,黑板上大标题是“作文结尾”,小标题却醒目的写着“开门见山”,老师整整讲了20分钟才发现自己错了。老师不管,学生不学,这完全不是一所学校应该有的样子。面对这一切,陈立群当机立断,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将全校3个年级分3个食堂用餐,严控食品质量。他把上课没有教案、跟着感觉走的老师全部调离了岗位。陈校长雷霆般的整顿魄力震惊全校,学校开始一步步变好。原本只申请呆一年的他,没想到一呆就过了三年,三年中他既是严师又是暖男。学生碰到任何问题都会写信与他交流。在他的鼓舞下,原本因母亲重病,高三想要休学的王世珍坚持完成学业顺利考上大学,立志成为像陈校长这样给人温暖的教师。陈立群,它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众人的心间,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百姓对教育的信心回来了,到处都是蓬勃自新、向上生长的力量 。像他这样走在扶贫路上的党员先锋还有很多很多,那心怀大爱节俭一生却捐千万助力教育扶贫的马旭奶奶;那教育扶贫二十载,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乡村教师宋迪泉;那把青春献给扶贫,用生命坚守初心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扶贫的故事,正在不停地延续,延续,延续到未来。
她叫李仁,是我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2019年湖南省援藏队的一员。3365公里是她与家乡的地理距离,坐火车的话需要48个小时;3680米是她所支教的山南市扎囊县的海拔高度。面对高原,她也曾倒下过,进藏第一天,她每分钟心跳从平时的六十多猛增到一百二,剧烈的头痛,加上水土不服,她开始上吐下泻。身体上的伤害和折磨还是其次,藏区和内地教育巨大的差异性才是对援藏教师最大的考验。开学小调查,得知学生唯一的课外书是语文书后,李老师震惊了!她决定深入走进这些孩子,周五一下课,饭都吃不上一口,她就奔波在了去家访的路上,半个学期过去,家访过的孩子已达26个,她成了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的点点老师”。所有援藏的老师达成了一个共识,三年后要留下一支过得硬,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她把芦淞教育优秀的教学理念带到山南,制定充满趣味的学习方案,身体力行地上公开课。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听课,老师们纷纷向她取经。
从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无数援藏教育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在那片圣洁的土地上!他们用行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在区教育局的引领下,2019年春季,我区1073个建档立卡贫困生,36个绿色通道贫困生,52个特殊资助贫困生,一个不落,一个不失。党员教师送教上门,爱满人心,少数民族儿童走进何家坳小学、贺家土小学,开展手牵手活动,各族儿女一家亲。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我们每一位教育扶贫工作者深知使命光荣,正不懈努力,奋力前进。你看,陈立群校长,他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他让我们明白,考出一个孩子,就脱贫一个家庭,脱贫一个家庭,就带动了一个寨子,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使家庭的贫困不会成为世袭。你看,像李仁老师一样将青春献给高原的援藏者。他们把自己化作一架沟通内地与西藏的桥梁,他们的无私奉献与坚守,助力西藏的教育事业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转变。你看,从1964年至2018年,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92年提高到9.26年,全国文盲率由33.6%下降到4.9%。国家资助,使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是的,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 大山深处,那些聚光灯照不到的贫困家庭,他们的未来由谁来点亮?城中村里,那些依靠低廉的生活成本生活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明天由谁来改变?这些像陈立群一样奔走在祖国各地的教育扶贫工作者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他们用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教育而生,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书。 扶贫路上,让我们一同做永不熄灭的萤火,给社会带去更多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