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比较死板,每次上课都按部就班提前两分钟到教室,下课铃一响,立马走人。可最近上课经常遇到上一节课的老师没走,正讲的起劲,看到我,故作惊讶装,已经下课了?我没听到,然后匆匆离去。眼看要上课了,学生还没去解手,您说我该咋办?上课吧,会有学生憋着一泡尿,不利健康,也难受;去吧,一来一回,五六分钟过去了,哎,老实人吃亏啊!
其实,下课后偌大的校园,也没有几个人,而且脚步匆匆,一路小跑,现在的学生又幸福又可怜。记得小时候,有篇课文叫<<课间十分钟>>,下课后,同学们都去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有的打乒乓球,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绳,还有的踢毽子.......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忙的不亦乐乎,正是我们的真实写照,让今天的孩子好生羡慕。可惜,都已成为过去。
如今很多校园,除了大课间学生出来跑步,做操,课间十分钟很少有学生出来,上个厕所,赶紧回教室。我们纳闷,是学生不愿出来玩了?还是其他原因。走进教室,才会发现答案。下课铃响了,有的老师好像没听见,依然大讲特讲,等讲完了,才发现快上课了,赶紧下课,一推门,下一个老师已等候多时了,实现了无缝隙交接。碰到体贴的老师,会让学生快去解手。就这样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过去了,除了大课间或体育课,屁股几乎长在了板凳上。 当然也不是所有老师早去晚归,这个时候,时间该属于学生支配吧。别着急,会有老师来到教室找上一帮学生辅导,或者谈心,背课文等等。此时课代表又开始在黑板上布置晚上作业了。即使你有时间,你敢在教师或其他地方跑跑跳跳吗?一会,班主任阴沉着脸赶来,谁谁谁,我强调多少次了,不准在校园追逐打闹,你没长耳朵啊,让你家长来一趟。
就这样校园归于不该有的平静。教育部门在两节课之间安排十分钟休息,那是有科学依据的。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在经过紧张的一节课后,学生大脑非常疲劳,此时往远处眺望,让眼睛放松一下,到外边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难道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这点道理也不懂?不是的,是成绩在作怪,社会,学校,家长都要成绩,老师的荣誉,奖励,晋级也要成绩,在种种压力下,难怪老师失去理智,近是疯狂了。
实行人性化管理,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学生会还给你一个惊喜,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积极行性也将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不但不会降低还会提升。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也应该进行干预,保障学生休息的权力,毕竟这不是件难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