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平等意识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对学生平等意识的培养,作者从四个方面着手:创造平等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建立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管理从“人治”变为“法治”;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李镇西老师倡导的平等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切实实的与学生站在同一个空间的高度中,对学生进行要求的同时也有对自己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李镇西老师和学生是相互尊重、相互制约的。这样的方式或许会有不同的讨论声,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生对制度的认识以及获得的真正的平等。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我对李镇西老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高90级一班管理条例》很感兴趣,条例的制定不仅包含着对学生在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要求,还有对班主任老师的规定,比如发脾气、误会学生、拖堂、占用其他课程时间等,都会按照具体的惩罚办法对老师进行惩罚,李镇西老师还因此接受打扫教室卫生的惩罚。这看似很普通的班级管理条例,却隐藏着许多教育的秘密。
首先,学生自己制定的班级管理条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自我制约,从而减轻了班主任教师占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其次,条例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虽然学生对老师的接受惩罚感到十分新鲜,但是正由此推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并遵守条例的能动性。最后,学生一方面能够根据条例自我管理,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另一方面还能从此体验到公平的真正含义。
在这三层内涵中,最重要就是条例带来的公平了。校园生活就像一个干净、纯粹的小型社会,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只有他们清楚的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公正平等时,他们才会用自己的所学去认真的生活与付出。如果从校园开始就让学生生活在不平等的环境中,他们或习以为常的成为利益的“牺牲品”,或一辈子生活在自卑的阴影的笼罩下。因此,李镇西老师在本节中论述的关于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对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