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带着宝宝和两位邻居的孩子(哥哥)一起在楼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因为三个小朋友很熟,我就在不远处写简书。
过了一会,其中一个孩子喊我,气愤的说弟弟哭了,被一个大哥哥打了一巴掌。
我过去后孩子很委屈的钻到我怀里,两个哥哥都尝试着告诉我事情的发生,但是基于他们的年龄(6岁和5岁),都表述的不太清楚。
我只能靠碎片信息拼凑出来,大概是我的宝宝(5岁)拿手上的东西打到了大哥哥(约10岁左右),大哥哥伸手给了孩子一巴掌。
在孩子们描述的时候,那个哥哥盛气凌人的冲过来,仰着脸,翻着眼睛大声的喊,说是弟弟打了他。
我被这个孩子的态度激到了,心里一瞬间对他有了些想法。
孩子们吵的不可开交,我大声让他们停下来,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孩子说哥哥打了我,很疼。我搂着他问发生了什么,哥哥打你了?
孩子说他拿手上的玩具打到了哥哥,旁边的小朋友们说,根本没打到,于是又乱做一团。
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他不是会去动手的孩子。此时那个大哥哥和他的小伙伴们准备离开,我觉得无论是什么原因,两个孩子都打了对方,需要解释清楚给彼此道歉。
但此时我是带着情绪的,抱着孩子去找那个大哥哥,我问他,弟弟打到你了吗?他说打到了.邻居家5岁的小哥哥忍不住气的说“你打了弟弟,你没有礼貌,你向他道歉”!
大哥哥听完抬起手就要打他,此时我心里对这个孩子感受更不好了,有大人在,还要伸手大人。
我说“你把手放下!你的家长呢?无论今天是谁的错,我都要了解清楚!如果是弟弟的错,我会让弟弟道歉,弟弟如果不道歉阿姨也会给你道歉,但如果是你的,你也要道歉!”
这个孩子瞪着眼睛问我:“那他为什么打我?!”
这句话一问,我瞬间蒙了,因为我根本都没有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我再想要弄清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我对大哥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弟弟打了你,是他的不对,阿姨带弟弟向你道歉。”
我和大哥哥说这些话时,一直蹲在他面前,我的孩子也一直都坐在我的一条腿上。
我说完这句话时,我的孩子也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的搂着我。
我又问大哥哥:“那你有没有打弟弟?”
他立刻说有!态度的转变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他全程都非常的盛气凌人,和我说话时脸也一直是扬着的。
我听完心里愣了一下,立刻举起大拇指说:“很好,你很诚实,愿意告诉阿姨,非常棒。那你是不是可以向弟弟道歉?”
他听完我的话,立马说了“对不起!”
就像听到那句“有”一样,同样令我惊讶,全程都是高高在上的语气和态度,却真的道歉了。
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感动,这个孩子不是我自以为的那样。
我也对他说“好孩子,很棒,你愿意道歉,阿姨谢谢你。”于是站起来准备转身离开。
身后传来“等一下,给你一个蓝莓味的奶酪棒。”
我回过头,看到这个哥哥从自己的袋子里拿了一个绿色的汪汪队奶酪棒送到了我孩子的手上,而我的孩子也伸手收下了,此时眼睛里也没有了委屈。
我的心一瞬间被这个哥哥温暖到了,我问孩子“你要吗?如果要就要谢谢哥哥。”
孩子点头,对着哥哥说了声“谢谢”。我无奈的看着他笑了。
因为其实孩子是不爱吃奶酪棒的,从前我买过两次,放到最后都是我吃掉了,我很意外他会收下,还立刻抠开准备吃。
我也谢过大哥哥就走了,此时我才发现周围围了一圈人,有大孩子小朋友,还有好几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在围观。
我当下觉得我需要向这个哥哥解释一些事情,又走回去弯下腰对他说“阿姨是针对这件事情,并不是你,你明白吗?”
大哥哥看着我点点头,站起身来,眼神也没有刚才那么犀利了,
旁边的一个叔叔拍着这个哥哥的肩膀,看着我对我说,这个孩子真不错,很好。
我说是的,他很诚实,也很勇敢。
另一个奶奶对她的孙子说“看到了吗?无论是谁的错,都要道歉。”
周围的人散去,我也继续看着三个孩子玩耍。
当晚吃饭时,我和孩子的爸爸说了这件事情。
孩子听了告诉我事情的全貌,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看到哥哥们都过来了,怕哥哥们会来侵犯他们的地方,就先防护一下,然后哥哥就打了他的心脏。
我问打到了哥哥的哪里?孩子说是哥哥的脸。
此时事情已经清晰了。
我望着孩子说:“你想要保护自己的地方,先防护了,打到了哥哥,那后果是什么?”
孩子说:“哥哥也打了我。”听到他能够说出结果,我忍不住被他萌萌的模样和语气逗笑了。
我说:“是的,哥哥觉得被攻击了,所以他打你也是在保护他自己。”
睡前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的处理方式,正因为自己在一开始就对这位大哥哥有了评判,贴了标签,所以虽然后来蹲下身来和他沟通,但也始终带着情绪,孩子并没有感受到友好,而是一种质问。
孩子高高在上,扬起头的说话,也是在用这种方式向我示威,对抗,因为他本身就没错,只是在保护自己。
如果再发生此类事情,即便当时无法确认起因,也要抱着空杯的心态,不去想象事情的发生,追责。而是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教会孩子们从这件事情当中能够学到什么。
如果我有偏颇,我的孩子就有了靠山,不会学到有用的信息。
对面的孩子也会从我的表情,语气中接收到信息,不利于事情的沟通与解决。
我还想要告诉他,承认打人,他有诚实的品质,这是很珍贵的品质,而愿意道歉,这是种勇气,更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两种他都有了,做的特别好。
我的孩子也会从妈妈处理事情的态度中学到,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先动手,如果动了手,就要承担后果。可能被打回来,但他也需要向对方道歉。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在考验着父母的智慧。
你是愿意尊重每个孩子,还是选择只保护自己的孩子,而这种保护是否能够培养他的人格,能够帮助他赢在未来,这是当代每个父母都需要深度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