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实问实答

    我们清照小学的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在张赛琴老师指导下已经进行一年多的时间。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写作情绪也从怕写转变为乐写,作文能轻轻松松地写上好几百字了。随着研究实践的深入,教师遇到的问题也更实际,疑惑颇多,经验不足。趁张老师6月来校执教视频作文课的机会,我们抓紧提问,得到了导师的切实指导。

孙娜:开展低年级“生活小点滴”的练笔写话,选材和训练重点如何把握?

    小学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三个点上的内容合成。这三个点,分别是: 作文指导、自主作文,随文读写。作文指导,犹如计划经济,要中规中矩地指导,一课一练一得;自主作文,犹如市场经济,开放自主,使写作实践生动活泼起来;随文读写,就是在阅读课里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学会表达。

    你说的“生活小点滴”练笔写话,属于自主作文一类。要放开去写。素材从生活中来,一学期多少次,写什么内容要有计划,有备课。如春天来了,我们就选一片树叶,今天选厚点的叶子贴在本子上,写一句话,明天选薄点的叶子,再一天选嫩嫩的叶子……把叶子细化,写不同的叶子,这是点滴形成一个面。也可以选不同的物体,比如今天掉了一颗牙,把它粘在本子上,写一句话。这样就形象化了。总之,生活小点滴要小,还要有趣,就是让学生写一两句话,以训练句子为主,要以鼓励为主,比如你发现了比喻句,就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感情朗读,学生就知道这是好的,要学习。老师的批改可以只批不改,只看写的好不好,写的多不多,我们的要求要低,不要让孩子有压力。生活小点滴这样的自主作文最好能保存下来,这是一种积累,到了六年级就能出一本书了。

于秋营:一年级的学生小,对他们写话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里面隐藏着另外一个问题:低年级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就是写自己想写的话。

  一年级的口语表达要求就是能说完整通顺的句子。那么孩子们的作文当然是以鼓励为主了。孩子们想写几句就写几句,批改时,我们只把写的好的地方批注出来,表扬孩子。至于作文里面的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运用也不用管它。过两个月再发给孩子,如果孩子们能改过来,我们就再次表扬他们。

刘春霞: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积累语言?

  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大声朗读。大声朗读,易于孩子识记。有研究表明,大声朗读,在三天过后还能保持识记75%的内容;而默读的效果呢,三天后仅剩25%的内容。因为默读文章,一目十行,仅仅是看过去,只是了解内容,并没有记忆语言文字。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心做好词语句子的积累,但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或抄写,《陶罐和铁罐》文章里的“奚落、傲慢、轻蔑、沉默、谦虚”都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卢沟桥烽火》,文章里的“退守、攻守、夹攻、占据”都是专业术语,在阅读中可以要求在阅读中有意归类摘录并理解运用。这样的方法便可迁移到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整本书,可以从某个角度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比如鲁迅《孔乙己》里的“手”,《闰土》的衣服等等的语句,这些可以让学生去理解识记,帮助他们以后的作文,机械的抄写是没有用处的。

张颜:怎样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

  首先,二年级看图写话中的图要切合学生生活,让他们感到有趣。图是教学载体,也是教学对象,图不好看无趣,学生就不想看图,更写不好图。其次要让学生看懂图以外的内容。《父与子》里的多格漫画,学生看得懂,因为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那怎么写得更好呢?简要地说,要从图中的某些细节想开去,把图画意外的内容想具体。《父与子》里一幅图上画的一棵苹果树上,挂着拐棍,还挂着一只大人鞋子。就能想到孩子缠着爸爸摘苹果,可是苹果结在高处,孩子够不着,父亲也够不着。那皮鞋就是爸爸扔的,结果苹果没扔下来,皮鞋倒是挂了,于是爸爸就用拐杖去够鞋……就这样,情节串联起来了。如果在现场请学生演一演爸爸,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就具体了,内容也更丰富了。

许明英: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会选材,写出来的作文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记一件感动人的事,不是写借东西给同学,帮同学做值日就是公交车上让座,写《父母的爱》,除了写自己生病了,妈妈怎么背我去医院,怎么照顾我,其余就不知道写什么了,结尾还要再来上两句不痛不痒的感受和意义,应该怎么去指导呢?

  母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要说话写文,真的会不知从何说起。学生不会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原因是我们老师缺乏素材观,少了作文眼。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学生挖掘素材,如何丰富习作素材,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写比较抽象的情感类文章,老师要善于把抽象的主题变成具体的体验。如写《妈妈的爱》,每天让学生记录一件事一句话:当我吃饭的时候,妈妈……;当我背起书包要出门的时候,妈妈……;等等,记录地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坚持记录一个月,对妈妈一定有具体的感受了。当然,写的话一定让妈妈看看,妈妈得承认,妈妈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是读写互动。再如,也可以规定一个时间点(比如是周末晚上),让他们去观察,妈妈此时在干什么?从妈妈的的点滴滴里去发现妈妈的爱。此外,我有个提议,写父母之爱这类作文应放在高年级。三年级的孩子的情感体验不够成熟。

孟华:学生语言直白,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抒情文字呢?

  要想让孩子会抒情,老师要有语文视野下的语文情怀。抒情并不是单纯的“啊!我爱你”这类的语言。比如:朱自清的《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为什么文章开头不写燕子翩翩而来了呢?那时的朱自清彷徨无助,找不到出路,他的迷茫都藏在了字里行间,开头三句中“去了、枯了、谢了”三个词语就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捐出门槛后迎接她的是茫茫大雪,这其实预示她无路可走,她的人生中没有春天。鲁迅对祥林嫂的同情都寄托在对寒冷冬天的描述中,这就是借景抒情。这里要想教好学生,老师都需要补一课。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韩庆梅:高年级作文,如何指导写人记事的文章,尤其是选材和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作文,只能说侧重写人或者侧重写事,不能割裂开来单纯地说这是写人的,这是写事的。高年级写人记事的作文怎么来指导呢?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人或者一件具体的事,再让孩子来写。

  到了高年级,写人记事仍然觉得很难,那是因为基础没打好。小学作文是一个课程体系,我们今天讲的二年级作文《发型》,学生就掌握了局部描写内容,以后他再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他就会写在文章里。到了中年级指导写人物五官的时候,孩子就知道眼珠闪亮,眨巴着眼睛时忽闪忽闪的,仿佛在说话了。这样依次指导,学生就掌握了写作的技能,写整篇文章的基础就打好了。

  我们有一个课例《临时班长》,内容是让两个同学竞选临时班长,只要他俩往讲台前一站,学生这样观察到人物模样;他们一竞选,就要说话,就有语言,就能看见内心。让临时班长组织女生队列训练,这就是一件事情了,再安排两个女生捣乱,从中可以看到他俩的组织能力,就形成一个细节描写,使人物生动起来。学写这篇作文,学生就知道,写人物一定要放在事情当中去写。

杨树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很多,可是学生却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愿意写作,具有作文情怀?

  首先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我怎么会想到写《小女孩》呢,源于我的一次亲身体验。一次我们四年级在教室里上自习,非常安静。突然一个学生报告:“老师,我要上厕所。”我就说“去吧。”她走了后,我就问同学们,“刚才出去的是谁呀?”学生们一看,某某的座位是空的,都知道是谁出去了,我接着又问,她穿了一件什么衣服,大家就不清楚了,有的说是校服,有的说是一件带拉链的衣服。再问,她是什么发型呀?大家就更不知道了。这就是熟视无睹。那我就让同学们先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看谁写的最接近。当孩子回来后,让学生再观察,学生就会看的很认真。当然写的很接近的同学一定要狠狠表扬,那么他就知道以后关注身边的事物。

  如果学生知道老师不按常理出牌,随时会给学生“挖一个坑,”让他们跳下去,他们就会随时观察了,我们老师绝对不能让学生摸透,要让学生感觉老师“老奸巨猾,”他们才会喜欢和老师玩。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点幽默感,能吊起孩子的胃口,引起观察的兴趣点,让孩子滋生语文心眼。

  再者,不要和学生对着干,要顺势而为。比如春游前的下午,学生都无心上课了,那就告诉学生:你就写明天春游的过程,谁先写满500字,谁就完成任务,可以回家。那学生就很高兴了。第二天学生春游,他就会和他写的作文相对照,不会只顾着玩。再让学生完善作文,效果就很好了。

李文学:本学期六年级级部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随文读写的训练,如《春》、《烟台的海》的仿写,《黔之驴》改写,但如何找到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随文读写,语文老师课堂教学难点。大家都意识到随文读写的重要性,理论上都明白,但是具体操作中不知什么标准,不知如何切入?

  其实阅读教学要教三个维度: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和写法,文章的语言。其中最难的是文章的语言,其次是结构和写法,不需要教的最简单的是文章的内容。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却把最简单的文章内容放在首位,其次是结构和写法,结构的教学几乎是放在理念的传授上,概念的贩卖上,最难的语言却基本不教。

  为什么不教呢?因为我们老师也不太懂,我们很难从语言中找到奥秘,其实语言有神秘性,是有“天机”的,这个“天机”怎么找,需要老师有很深的功夫。

  那应该怎么找切入点呢?有的文章看内容,比如《卢沟桥烽火》和《镇静的女主人》,我们用它的内容改编文体,可以改编成一则新闻,因为这两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事件。而《变色龙》和《给我三天光明》本身不是新闻事件,就不能改编成新闻。当文章的内容适合的时候,我们就用它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各种文体有所了解,比如写新闻,要会写好一句话(标题),一段话(导语),几段话(主体)。老师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才可能会教。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其次看文章的写法。比如《烟台的海》,写法很明显,先写海,再写浪,后写人。于是,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朗诵词,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 水,第二篇章海,第三篇章 人。其实孩子们还是在读这篇文章,他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文章的语言按照自己的内容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练习朗诵词之后可以迁移,比如写清照小学的朗诵词,他就知道先写清照小学的诗画,再写清照小学的花草,最后写清照小学的人。再如鲁迅先生的《百草园》,第二段是不必说…..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其实不必说的内容还是说了呀,实际上告诉我们这是一般景物,所以我就略说了。那我们要写校园一角,写我们清照小学的“青鸟续语”,也可以不必说东墙,不必说西墙,也不必说北墙,就单说那棵大榕树,单说树上的鸟,单说开着的那扇窗,这样结构就很清楚。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文章的时候,心里要有一个底,我是让他学什么方法。他只要有了这个构思,低年级的语言又打好基础,那学生写作文就不难。

  随文读写,是作文教学中重中之重。教内容还是教写法教语言,具体到每篇文章,都要潜心钻研,有所侧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