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人世35年,不长不短,相遇过很多的人,也经历过很多的事。人生没有实习期,做得不好也是无法再回娘胎重造的。人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有高潮有低谷,有精彩有平淡,有沟壑有坦途,有悲伤有欢喜,五味杂陈。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全看自身,你的态度,你的心境,决定了你人生的格局。人生是一个不断整合资源、运用资源的过程,与生俱来的资源是父母带给我们的,后天创造的资源则多与教导我们的各位老师息息相关。
看到这篇征文的题目《我的老师》,我不由怔了一下,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老师,也没有特别熟悉的老师,似乎我的求学经历太过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故事。泡上一杯清茶,临窗而坐,任微风拂面,在记忆深处搜寻每一位老师的片段,不禁莞尔一笑,老师们对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骨血里,不一定都是刻骨铭心,却是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完成了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知识、经验、德行的传承。
从小生长在东北乡野间的我,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不知外面的能人有多少,自以为在学校里成绩数一数二,就是件顶顶了不起的事了。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眼高于顶,桀骜不驯,是个让许多老师头疼的家伙,很多认识我的人对我的评价都是“孤傲,没礼貌”,可是又说不得,因为成绩好,可是就有这样一位姓王的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优待我,相反还常常找我谈话,指出我一些个性上的问题,在一些小事上批评我从不宽容。那时的我还小,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王老师对我不好,曾经有一段时间心情还很低落,许多年后,我才体会到王老师的苦心,如果没有王老师的当头棒呵,恐怕我一直会是一个自负、无礼,不在意他人感受、不合群的刺头。老师不仅教授我知识,也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人生不是只有事干得好就行了,学会做人往往比会做事更重要。人是群体动物,是有社会属性的,特立独行、自恃过高、孤芳自赏只会受人排斥,最后寸步难行。“三人行,必有吾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谦逊有礼,把姿态放低,用一双会发现的眼多找寻别人身上的优点,我们会学到更多,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初中时期的一位姓戴的老师,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也不好,但他仍坚守三尺讲台,因为乡村中学的师资是严重不足的。有时批改作业、判卷子这样的事他已经力不从心,就找我和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帮他的忙,看到老师这样的坚持,我们很是触动,都争着帮他分担。有时因为神经官能症发作让老师头痛难忍,一些难一点的题目想不到解题思路,老师就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抱歉的说:”老师的水平不够喽!就请王颖同学代替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吧,大家掌声表示感谢!“每当被点到名上去讲题,我都有些手足无措,摸着头顶尴尬地向大家笑笑,而一旦讲起题来,我立马就神采奕奕,一扫之前的腼腆了。戴老师朴实无华,一心为这些求学的孩子,不惜贬低自身,只要能帮到学生;坚持长期带病授课,不敢耽搁一天,只求学生们把该学的都学到了,尽到老师的责任;而且他能够知人善任,让适合的学生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只要是能为学生做的,他都做了。就是在现在这个年代,中国还有很多边远的乡村缺乏老师,有一些一线的老师身兼数职,同时教授多门课程、多个年级,长期工作没有休假,也没有时间进修,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值得各级主管教育的领导们好好思考和解决。
高中时的老师们都十分注重学生们的成绩,毕竟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仍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高一时的成绩并不太好,到了高二时才开始努力,然而第一次高三重点班分班我还是没能进去,那一次我的情绪很是低落,竟然一时头脑发热逃课,从县城跑回乡下的家里,冷静了一天后才返回学校,当时的班主任陈老师把我拎到了办公室狠狠的批评了一顿,说我一个高三的学生还能做出如此幼稚的事情,在哪跌到了就在哪爬起来,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被陈老师这一次的醍醐灌顶之后,我发奋努力,终于在第二次滚动排名时考取了普通班的第一名,从而进入了重点班。当我们遭遇挫折,很多人会一时头脑慌乱,失去理智的判断,这时,一个点醒你的人尤为重要,老师们往往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现在的社会,学生的压力确实很大,学习、才艺、家势、父母、吃穿......各种比较;补习班、兴趣班、才艺班、大小比赛......各种赶场;甚至还有一些学业外的因素影响他们,比如校园暴力、网络暴力、早恋交友等等......网上也常常有这样那样的新闻报道,说某某学生不堪心理重压选择离家出走,甚至有跳楼自杀的极端行为发生,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除了家人的理解和关爱,老师们身上的担子也是越来越重。师者,不只“传道、授业、解惑”,还起到了心理辅导、感情交流的作用,“育人”往往比“教书”更为重要。除去教师队伍里少数的害群之马,大部分的老师还是很负责任,很有耐心,很为学生着想的。
大学里的老师同高中、初中、小学的老师是有区别的,他们中有些人不仅在学校里授课,还同时在社会上担当某些重要的角色,实践经验丰富,与学生的交流也不止于学业上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未来理想抱负的展拓与经验的传承。曾经我大学里的班主任吕老师就是一位很关心学生思想变动和未来就业发展的好老师,我还喝过她请的咖啡呢,和吕老师在一起,我们畅谈经济,闲聊时事,天南海北无所不及,真正是亦师亦友,为我今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关键的提携引领作用。还有教我《投资学》的柳老师,每到寒暑假,都会帮助一些贫困学生,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兼职岗位赚些生活费,是一位很为学生办实事的贴心老师。辅导员刘老师更是像一位知心大姐姐,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这些学弟学妹,让这些离乡背井、异地求学的莘莘学子们时刻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教授我编辑与写作的作家肖老师,是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虽然只是寥寥几节辅修课,却让我印象深刻,回味一生。
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后,很多的前辈不吝赐教,亲传工作经验,让我受益良多,不是老师胜似老师。Jason 是一位新加坡人,是我在外企里工作时教导我系统管理知识的师傅,几乎是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提升了我工作的专业度,进而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和上司的认可。老孟是我结交多年的挚友,在辅助他工作的那段时间,他帮助我改掉了很多细节上的毛病,也指出了很多工作上的不足,也算是我的半个老师。只有最真心的朋友才敢于直斥朋友的缺点,只有及时了解自身的短处才能厚积薄发。
回想到昨日的种种,往事历历在目,那些仿佛过客一样在我人生中闪过的“老师”的身影,或男的或女的,或高的或矮的,或胖的或瘦的,或美的或丑的,或博学的或专才的......他们的形象和记忆越来越模糊,但他们对我的影响却是深深烙印在我的身体和精神里。早已告别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学生时代,我们都在为生活为家人努力奔波,感谢每一位在人生路上教导过我、提携过我、指引过我的人,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指路明灯,让我对事对人更加通透从容。
执笔写这篇《我的老师》,抒发一下多年积聚于心的感恩,我不能对每一位予我师恩的人说一声谢谢,这一切的情感都尽在不言中,过好自己的日子,活出自己的人生,或许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尊师重道虽然是老生常谈,却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人类的繁衍、文明的传承都有“老师”这个角色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每个人即会是别人的“学生”,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老师”,我们接受了别人给予的,我们也有义务将这份“给予”传承下去,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益。
谨以此文致敬所有有真才实学并乐为人师、无私奉献的人。
王颖于2017年4月20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