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阅读了孙圈圈作者的《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如今即便是追求读书也需要提升效率,如何从一本书中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帮助,这是每一个读书爱好者都应该学习的事情,读书笔记或者思维导图等方式,这些都是构建内容结构、更好的理解与应用知识的好方法,所以今天就针对这本书,将一些觉得比较好的内容归结起来,形成一篇读书笔记。
全书总共七章,分别从天赋,学习,思维,沟通,平台,思维定势,真实自己,这七大方面,来进行展开。
第一章天赋。
主要讲决定个人价值的六个因素。账面价值=实际价值+外部溢价,个人的薪酬回报=自我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不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很难为个人增加财富,不能结合思维能力的知识,价值是很低,比如初级白领、技能型的工人,每年如一日地写报告,做表格,走流程。
企业愿意为技能付的钱取决于技能在市场上的稀缺性,与之相反是能力型的人,比如,专业服务类以及管理类工作,咨询顾问等等。技能不行,能力可以弥补,但能力不行,技能无法替代,技能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三个要素,知,能,愿。你知道目前的岗位,应该做什么?也有能力可以做成,同时又愿意去做的时候,那么好的行为就发生了。
另外,还提到了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比如,超级个性里面讲到的,SIGN 模型,通过写日记,问自己,问他人,这几种方式,来认识自己可能会有哪些天赋,然后将弥补劣势的时间发到,使用天赋上面去。
第二章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果决定了要学习,那就不要觉得自己是在牺牲,而是在学习一件对自己有用的事情、一件快乐的事情。
通常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在知识层,信息的理解,第二能力层,即通过不断的犯错获得,相应的挫败感和成就感,第三,价值观层面,即通过个人经历来改造自己的大脑观念。(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在说明健身改变我个人价值观的话题当中)
建立知识体系,客户,购买产品,外部关系三个方面信心,能力,匹配。
在如何建立知识体系中有提到,当自己对某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要想搭建起架构,最好是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比如找专家,找专业的网站以及经典的书籍,知乎,Quora ,维基百科等等。同时提到一个工具方法,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记在手机里面,记关键词就可以,有用微信内容直接截图保存;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归档放在知识软件,比如印象笔记当中;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在进入到知识架构里面,通过这种方式将碎片化信息归类到知识体系当中,最后将知识之间这些问题之间进行关联,想一想它们如何连接起来,如何通过知识改变目前自己遇到的问题。
第三章,构建思维能力
结构化知识为是最值得刻意练习的事情,拥有结构化思维的一种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找结构,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归纳,提炼结构。
自上而下找结构,即先思考一个框架,然后将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到框架当中。
自下而上的归纳总结结构,即当你不清楚用什么框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信息结构化,第一步整理记下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想法,第二部连线分组,每一个观点之间的共性,寻找分组的方法,第三题练结构,看一下分组之间是否存在规律,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等,文中提到了MECE 原则。
独立思考这一章中,没想到,我们很多人在乎的只是观点,而不是事实,独立思考的最佳方式是提问,请问之前有几个概念需要澄清:
第一,描述性论题与规定性问题,描述性论题就是比如牛奶是白的吗?结论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讨论的事,规定性论题,就跟个人主观看法有关,比如公共场所是否应该禁烟,将事实与观点,多吃蔬菜有利健康,这是事实,但蔬菜没有荤菜好吃,这是观点。
第二,问问题。
我问题当中,经常容易犯一些逻辑错误,比如人身攻击,虚假的两难选择,即明明有两种以上的选择,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相关,当因果,及先后发生或存在相关关系的两件事,被强行解释为因果关系,诉诸感情,比如使用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注意力,让读者忽视论证的过程,如你太老实,所以才没成功,不注意形象,所以你单身,乱扣帽子,创造出简单的名字来概括或简化复杂的事情,却并没有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否隐藏了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假设?
第三,论据和事实是否有效支撑理由?
第四,是否故意存在隐瞒或模糊不力的证据以及事实
第四章,提升沟通能力
发言的时候,比如演讲应该让信息结构化,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想主题,迅速找到切入点,第一句就说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搭架子,论证观点,思考一个结构,只说三点,
第三,添素材到每个架子里,填充一些示例数据,来进行论证。
具体如何操作,
第一,迅速选取视角,观点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全面的肤浅,二是片面的深刻,可以面面俱到,但不深入也可以就一个点进行阐述相对深入,另外第一句话就抛出观点让听众有预期,同时也会让听众跟着你去思考,
第二,如何搭架子,营造氛围有这么几类,时间架,空间架,三脚架。第一,时间架,比如,培训前做什么培训中做什么培训后做什么,时间假,比如,过去,现在将来,阶段性的价值,比如,研发试产投产,不知道新的架子,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首先,然后,最后,时间架几乎可以用来说任何话题,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是万能的方法。第二,空间架子,按照递减顺序整理思路,空间架的好处是听众脑子里容易出现具体场景,有事就发效果,能够更好的理解说话人的意思。第三,三脚架,通常有以下几类:代表三个方面的词,多学多听多练,等等,或者代表3类人的是你我他客户员工股东,三角阀的,特点是能把一件事克事情客观说清楚,三脚架经常用来说一些严肃的话题,能体现出讲话人的水平和深刻见解。
在填充素材的时候,最好采用承上启下的方式,即在讲下一个架子及素材的时候提到上一个价值的中心思想,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这种方法可以提示读者跟着一起思考,另外一个方面,也给读者一个预期,知道你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演讲让人觉得有逻辑并且信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演讲人不断给出的信息,正好回答了听众脑中不断蹦出的问题,比较好的做法是从上一个主题当中挑选一个关键词或短语来总结其思想,并将其应用在下一个主题的起始句中。
讲好故事
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逻辑用理性然而当我们要去影响他人,让他人认同我们的时候只有逻辑是不够的,因为它没有情感。
好的故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必然有冲突冲突,才是故事当中最大的核心,冲突等于渴望加上障碍。(故事的五大要素: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展示。)
好的故事=冲突+行动+结局+情感+展示(情感是为了建立与,观众的连接,引起共鸣,展示是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
商业环境当中讲故事,第一,通常渴望需要是对方认同的东西,根据对方的需求,他的渴望,你想要影响哪一个对象来进行推测,第二,故事通常是用结局倒推的,商业故事需要根据目的来定好结局,然后到推出需要唤起对方观众中渴望的东西,这样才能和你的问题形成冲突,并导出最终结局,第三,情感的运用,不会太夸张,第四,展示通常是用数据或者是案例,这样更有说服力。
第五章选择合适平台
未来社会与公司的趋势,第一更替,企业的存续时间越来越大,个体应当最大化,利用企业资源为自己增值,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第二无界,企业的组织架构越来越灵活,岗位边界越来越模糊。
第三联盟,企业与人才,人才与人才的关系趋向于联盟,个体,应当着力打造个人品牌。
第四,分化,企业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所以各地应该让自己的价值服务更直接作用于产出。企业会更多将资源倾斜给高价值员工,低价值员工将会逐渐被淘汰。
第六章思维定势
高性价比的努力方式:有所取舍,掌握方法,调节情绪
工作不全是痛苦,而生活也不全是快乐。
一般意义上的享受,比如买买收快递瞬间觉得快乐,但快感很快就消失,然后又需要下一次更大的消费来维持这种快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付出不等于痛苦,而想了也不等于快乐,当下的付出是为了获取长期的快乐,当下的快乐有时候却会带来长期的痛苦,我们追求的,不应是痛苦与快乐的平衡,而是长期快乐与短期快乐的平衡。
我们,给他人贴标签的原因,对抗恐惧,抱团竞争,便利社交,同时简化思考。
经过一两个小时的整理回顾, 总算将全部内容汇总了起来,依靠这种方式搭建书本的架构,可以加深印象,更好的消化理解知识,日后回顾起来也更加方便,如果能够帮到哪一位读者,那便是好上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