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经历:总有一些东西,也许承载了一些情感记忆,放了好久,从来没有用过,也舍不得扔掉,生出“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感慨;杯子到处都是,玻璃的,瓷器的,不锈钢的,各种各样,经常用的只有一两个,多余的杯子总觉以后会用得着;看到打折,就忍不住买买买,认为多多益善。于是家里充斥着大量无用的东西,占据了原本舒适的空间,家里变得乱糟糟,想收拾却无从下手,任其堆积……
其实上面的问题是活脱脱我的真实写照,屋子很乱,许久没有收拾,拿忙当借口;频繁网购,屯了很多书,看书的速度赶不上屯书的速度,总觉得那些书我有时间慢慢看;下载了很多购物APP,买了很多贪便宜没用几次的东西,一些小孩的用品,屯了一些日用品,从洗发水到卫生纸,一些吃的零食,买买买不停……想要收拾,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2
很幸运,我看到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它就像专门针对我这样的人写的,一时间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
山下英子自称是杂物管理咨询师。她的工作就是建议、协作客户重新审视堆满了整个住所的物品,通过重新考虑自己和物品的关系,扔掉对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从收拾自己的住所,从而改变自己的心灵。最终达到不需要特别收拾,就能让家温馨、舒适!
那么什么是断舍离呢?
首先要改变一种观念,在我和物品之间,我才是主体,而不是被物所役,做物品的奴隶!断舍离不是收纳的收纳,最终达到不收拾也很好的状态。
所谓的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在拥有一件物品,或是购买一件物品,要先想想,这件物品是不是符合这个标准:需要、合适、舒服。这个标准同样适用于送别人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玩意儿。
对现在的自己“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不要这样思考“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要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作者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些没用的,或者不经常使用的物品,就像宫里的妃子得不到宠幸,于是就会生出许多的怨念。不用的东西越多,怨念就越多,势必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太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对待物品,百分之八十都是没有用的,经常用的只有百分之二十。
书里还有很对实用的理念: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空间。
七就是看不见的空间只能放七层,留三成空间,便于物品的出入,有收拾整齐的愿望。衣橱可以这样放。
看得见的物品放五层。东西少,显得更美观。碗橱、餐具架可以如此收拾。
装饰性的东西只放一层。让物品显得更有质感。
3
了解了这些理念,我就开始实践。先从厨房开始,清理那些没有用的东西,一些玻璃的醋瓶子、酱油瓶子;扔掉一些变质搁置很久的食物;腾出无用的旧的锅碗瓢盆,一股脑儿的扔掉;擦干净灶台、地面,整理这些厨房焕然一新,心里也有了畅快舒适的感觉。顺便把客厅里堆积的不用的破烂扔掉,不是一点点,而是好多袋,心里不是一点点的羞愧,我这是屯了多少垃圾在家里啊!把家收拾好,也是给自己带来好的运势。初步整理,看到空间多了起来,似乎呼吸也清新了许多。下一步,就是把每个屋子都好好检视一下,让家像家的样子。
最后,通过对物品的断舍离,最终是要更加了解自己认可自己,通过收拾物品,从而整理自己的内心,和环境、他人愉悦相处。
4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断
不在拥有多少,物尽其用,才能发挥也有的作用。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舍
触手可及,物与自己默契十足。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离
精挑细选出与当下自己相称的物品,多余的物品,可以送人,处理掉,让物品各得其所。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和敬畏之情。
最后,我要对自己说:“断舍离,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