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录
吃过晚餐后,河鼠和鼹鼠坐在明亮的火炉前,烘着脚趾,小口抿着热红酒。渐渐地,对话停息了,他们注视着火光,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蛤蟆也感觉到了,这无声的支持和理解带给他直击灵魂的力量。
他沉默下来,陪伴着蛤蟆在深切的孤独感中静静地坐着。
二、人生的三种状态
在完整的人生中,我们会拥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儿童、父母以及成人自我状态
,这三种状态都是人生必需以及各自存在的价值。
1、儿童自我状态
刚出生的孩子只具有快乐、深情、愤怒、悲伤以及恐惧等基本的情感,面对强大的养育者——父母所展现出来的养育行为,孩子只能被动地应对和防御因此产生的后果,以保证自己的生存。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基本情感会因具体的情形和场景的不同,不断发展演变出某种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将成为我们自我的核心,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也定义了我们一生行为的基础。
“儿童自我状态”即在童年时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形成的行为模式,在长大后遇到特定的情形和场景就会被激发,让我们自动做出和小时候一样的反应、行动和感受。
比如蛤蟆从小从父亲那接受的只有批判、责备,他的应对就是承认父亲永远是对的,自己永远是错的,让父亲的斥责变成理所当然。长大后面对喜欢以长辈自居,批判他各种行为的鹳,触发的模式是立马承认错误并忏悔,这和小时承认父亲是对的,自己才是错的模式一模一样。
2、父母自我状态
大多数父母一般不会故意伤害孩子,但他们只是人,人无完人,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孩子,正如父母的基因一定会传给孩子一般。
而父母自我状态即,你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想证明给別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
父母自我状态是带着权威,一般体现为挑剔或教育别人,如同儿时父母对你的挑剔和教育。
以‘养育型父母’说出我为你好 你听我的没错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你最终活成了你当初最讨厌的那个样子。尽管我们曾经讨厌父母对我们的某些方式,可长大后我们好像总会遗忘掉这种讨厌,在不知不觉中采用了父母的这种态度重新教育下一代。
3、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即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面而合理地行事。
成人自我状态是最好的状态,我们不再被童年的情感模式所困,不再被脑海中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动。我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当下的状况,然后经过基于事实的独立思考,做出最终的选择决定。
我们能真正做到为自己负责!
但这也是最难的,因为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身边的人只能鼓励你、支持你,要怎么做只能你自己决定。而在儿童或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我们行事却几乎都是无需思考,依靠的是自小建立的模式自动运转,就像拥有剧本的演员一样,要做什么、说什么都了如指掌。
正如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实在太大,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学会成长。
成长就要减弱或打破固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面对新的事件时,要记住一点:没有人能“让”你产生什么感受,是你自己在选择要什么样的感受,悲伤、愤怒、恐惧……当你能对比你不同的行动产生的结果,你就会明白你对自己的人生是有自主权的,你是有力量来改变你的处境、改变自己的。
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苍鹭给出了一个情感温度计,最低分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太糟;最高是10,表示你非常愉快。蛤蟆给自己的第一次打分是1和2之间,到了结束的时候给自己的打分是9。
当蛤蟆开始明白到自己的自卑、软弱与抑郁的情绪源于自童年的经历,他选择了做出改变,接受这一路的痛苦,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蛤蟆也许不只是蛤蟆,可能是你、是我、还是他,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如蛤蟆一般,最终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