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1:一个人重组意识达到心流的能力,有些人无论到哪里,都能自得其乐;有些人及时美景当前,仍感到枯燥乏味。
2:无法集中精神,每件事都分不清轻重,就导致病人享受不到一丁点儿乐趣。
3:有两个用于社会病理学的名词,在描述使心流难以产生的状况时也适用——“失范”与“疏离”。“失范”原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特指行为规范被扰乱的社会状况。当什么可以或不可以做已混淆不清时,人的行为举止就变得反复无常、没有意义,靠社会规则简历意识秩序的人就会感到焦虑。
4:大量证据表明,父母跟孩子互动的方式,对孩子成年后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持续的影响力。
5:第一是“清晰”,青少年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在家人互动关系中,目标与回馈都毫不含糊。第二是“重视”,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具体的感受与体验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们将来念一所好大学,或找一份高薪的工作。第三是“选择”,孩子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包括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他们得准备好自己承担后果。第四是“投入”,亦即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放开自卫的护盾和自我意识,全新全意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最后是“挑战”,也就是由父母为孩子安排复杂渐进的行动机会。
感想:成为一个能够自得其乐的人,学会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会给自己安全感,给自己明确的目标,全心全意去做,有时候我们对待自己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纵使外界对我们有百般要求,有各种压力,也要给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放下暂时的压力,重新看待自己,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具体的目标上,重新收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我们是有选择的。
同样的,我们给到孩子的,也是不求有多少物质上的赋予,而是能把自己宝贵的注意力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的,有指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