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
▲富与贵:富,富有;贵,指地位尊贵。古称有爵禄者为贵,无爵禄者为贱。
▲道:正当的方法。
▲处:安处其中。
▲恶[wù]:厌恶。
▲恶乎[wū hū]:古同“乌”,疑问词,哪,何,怎么。恶乎成名,怎么能成就君子之名呢?
▲终食之间:终,完成。吃完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
▲造次:匆忙、仓促、紧迫、急迫、须臾。
▲颠沛:困顿挫折、颠沛流离。
【译文】
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人都想要拥有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安处其中。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讨厌的。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是不会接受的。君子如果放弃了仁,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连一顿饭的时间都不会背离仁,即使在最急迫的时刻也必定紧守仁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固守仁德。”
【学而思】
君子心里要时时刻刻装着仁,做到“里仁为美”。无论是富贵与贫贱,还是顺境与逆境,都要心存仁厚,须臾之间都不能违背仁义道德。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说:“富贵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过分、违背礼,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卫灵公篇》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知识扩展】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孔子说:“君子推辞高贵而不推辞卑贱,推辞富有而不推辞贫穷,这样动乱就会逐渐消亡。所以君子与其让所得的俸禄超过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宁可让自己的能力超过所得的俸禄。”)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说:“希望显贵,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里。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贵之处,只是没有好好思考罢了。人们平常所尊贵的,不一定是真正值得尊贵的。赵孟能让一个人或一件东西尊贵,赵孟也能使他变得低贱。《诗经》上说:‘酒已经喝醉,德已经具备。’是说让人满足于仁义道德,不希望人们仅仅贪吃美味佳肴。众所称誉的名望已经获得,就不要羡慕别人刺绣精美的衣服了。”)
钱穆《论语新解》:“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惟君子能处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时而无不安于仁,故谓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