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无数的企业在自己的行业、领域里占得了一席之地,并成功步入稳定发展的状态,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第一代创业者,他们基本上都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有些甚至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却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虽精神可佩,却也不乏无奈“之举”。可能第一代创业者留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原因有很多,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缺乏高层管理团队。
事实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捱过“生存期”时,企业的发展已非一两个人所能管理,它需要一个高层管理团队。所以,创业者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这之前将高管团队建立起来。需要明确的是,团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建成,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团队才能发挥功能。团队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团队的建立需要几年的时间,据我们的经验,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我们注意到,处于发展阶段的小企业通常是由很少一部分人(很多甚至是老板自己一人)来包办一切事务的,同时,成长中的企业无力负担一个高管团队,它负责不起几个高管人员所应享受的高薪。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建设高管团队呢?我们认为方法不难。首先要看创始人是否愿意建立一个团队,而不是自己事必躬亲。如果企业高层中有一两个人认为所有事情他们必须亲历亲为,那么几个月之后,或最多这样下去几年后,企业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危机。
当企业创始人依据客观数据(如潜在消费者、年销售额)、市场行情预测,其业务将在未来两三年内翻一番时,企业创始人的一个主要责任就是,着手组建一个新企业很快需要的高层管理团队。这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首先,企业的创始人必须与企业的其他关键人物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考虑企业的关键活动(企业的活动万万千,关键的却不会很多,但一定要找准)。然后自问:哪些特定领域将影响本企业的生存和成功?每一个人必须列出这些主要领域。很明显,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意见不一致或发生分歧,那么整个小组成员就必须严肃认真地解决,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小组中任何一个成员所想到的每一种企业活动,都应被列入议事日程,仔细加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键活动可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只有通过对具体企业的系统分析,这些关键活动才会显现出来。
其次,从创始人开始,这个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自问:“我最擅长哪些工作?我的这些同事(小组其它成员),每个人真正擅长哪些工作?”然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小组成员应对彼此的能力及长处达成共识,据我的观察,企业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们总认为自己的部门重要、自己的工作重要,而看不起其它部门,在“共识”的基础上就容易“佩服”同事。同样,也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不同的意见。
接下来,要继续自问:“我们先前界定的本企业的那些关键活动能发挥我们小组成员各自的长处吗?我们应该各自负责哪些关键活动?某项具体活动应由谁负责才合适?”等等。
然后,组建团队的工作就可以正式开始了。公司创始人如果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人事工作,就应该约束自己不再插手企业的人事这项关键活动(注意,是不再插手,而是交由小组成员之一全权负责)。也许他的长处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上,也许他的关键活动是对外经营、人脉资源、产品和服务上,也可能是资金和财务;而另外的人可能更适合人事管理。但是,所有关键活动都必须有人来负责,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些人必须具备公认的工作能力(至少要在这个团队成员中相对更为出色)。
实际上,从来没有任何明文规定:“总经理必须负责这个,必须负责那个。”当然,总经理是公司最后的裁决者,负有最终不可推卸的领域责任。然而,总经理的具体关键工作取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及他本人的素质能力。只要总经理的工作中包含某一项关键活动,他就是在做总经理的工作。但是,总经理还有责任保证所有其它关键活动都有合适的人去做。
最后,企业的每个主要领域都应设定目标。每一项关键活动的负责人,无论是负责产品开发或人事管理还是财务管理,都应该对下列问题做出回答:“你能为企业做些什么?我们应该让你负责什么?你在设法达到哪些目标?何时完成?”
企业发展之初或规模不大时,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建立高层管理团队是一种更稳妥的做法。这样,企业就无需给予班子内的成员任何头衔,也不必公开宣布,甚至不必额外付酬。所有这些都可以等到一年左右,新成立的团队已发挥功能时才开始实施。在此期间,小组的所有成员还有许多需要学习:他们的工作范围,他们如何一直工作,他们如何协助总经理及其他同事顺利开展工作。两三年后,当迅速成长的企业需要一个高层管理团队时,原有的高层管理团队就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事实上,企业成立之初,创始人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建设高管团队的计划。在创始人发现单凭他一人之力不能胜任公司的管理工作(事实上,基本上单凭一人之力做不到这一点),会再现管理混乱之前,创始人就必须学会与其他同事合作,学会信任他人,更要学会如何与他们相处、使他们负起责任来。总之,创始人必须学会成为一个管理团队的领导,而不是成为一个有“许多随从”围绕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