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2017-77
曹文轩 著,天天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第二次读《青铜葵花》,依然被深深地吸引,多次潸然泪下。
我自己归纳曹文轩作品的特色,就是“美与痛并存的感人故事”。
首先给人深刻印象的是书中优美的景物描写。由于曹文轩生长于江苏盐城,一个江南水乡,出门就能见水。因此他的作品也多把故事安排在一个类似于大麦地的水乡里。
大麦地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有奔腾的大河,有金色的茅草房,有丰富的鱼虾和野鸭,还有一大片葵花田。
小说开篇就描写了一个雨后初晴的环境,葵花出场了。
“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间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她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地粘在头发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张有点儿苍白的小脸,因为潮湿,倒显得比往日要有生气。”
潮湿的环境,是故事即将发生的地方,既优美,又弥漫着淡淡的忧伤,预示着这是一个优美又忧伤的故事。
曹文轩很善于景物描写,有时只是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美丽的画面,为人物的活动创设了一个色彩鲜明、景象清晰的背景。
青铜去接葵花。葵花由于没有钱照相,于是显出了一点落寞的深情。
“走在回家的路上,骑在牛背上的葵花,看到了一轮将要沉入西边大水的太阳 。好大的太阳,有竹匾那么大,橘红色的,安静地燃烧着。本是雪白的芦花,被染红了,像无数的火炬,举在黄昏时的天空下。”
葵花虽然身体瘦弱,但生命之光却是强烈而旺盛的,就像那轮竹匾那么大的太阳,安静地燃烧着。她乖巧懂事,但孩子的心依然有点落寞。在这样一个灿烂的黄昏里,葵花骑牛,青铜拉牛,一牛二人仿佛逆光拍摄的景物,如剪影般给人鲜明的印象。
曹文轩喜欢用太阳来为人物活动创设背景,也喜欢用太阳来映衬人物。
青铜和爸爸割了足够的茅草,驾船回家,被葵花首先发现。
“太阳在一寸一寸地沉入河水。西边的天空是一片玫瑰红色。觅食归来的鸟,正在霞光里飞翔,优美的影子,仿佛是用剪子剪出的剪纸。”
大家出来观看。大船行进,船上高高的草山遮住了夕阳。
“一船茅草,简直就像一船金子。华贵的亮光,映得岸上观望的人,脸也成了金色。”
这一船金茅草,是他们灾后重建房子的重要物资,预示着青铜一家生活充满希望,就像太阳一样给人无限的憧憬。
蝗灾过后,青铜一家陷入到饥荒之中。奶奶把戴了多年的金耳环卖了,换了一袋米回来。焦急等待的家人终于等到她归来,青铜和葵花过去一左一右搀扶。
“夕阳西下,慈和的阳光,照红了田野与河流……”
奶奶就是那慈和的夕阳,尽管已经非常年迈,依然用自己的人生之光照亮家人,帮助家人度过困境。
类似的景物描写很多,即使是形容人的内心,曹文轩也擅长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例如: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周围。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开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
作者用很形象的方式来表现葵花的孤独,母亲早逝,父亲忙碌无暇陪伴她,干校里只有她一个孩子,她面对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更觉得自身的孤独与渺小。
而青铜也是孤独的。他五岁时变成了哑巴,成为了孩子们嘲笑的对象,他很自尊,不堪忍受别人的嘲笑,于是离群索居,也不去学校,整天游荡在原野里。
“青铜很孤独。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
一次,当青铜与葵花相遇,就是两个同样孤独的孩子心灵的契合,仿佛命中注定一样走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家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好的水土,养出美好的人;优美的环境孕育出美好的心灵。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大麦地里的人。他们朴实善良,乐观坚强,这是人性之美。那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和谐,家人之间互相扶持,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这是人情之美。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青铜一家,他们尽管贫穷,但不自卑,虽然遭受了灾难,仍然努力地生活着,他们不唉声叹气,破旧的房子里总是充满了欢笑。遇上了水灾,房子被毁了,他们想尽办法重建家园。遇上了蝗灾,饥饿来袭,他们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他们始终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
青铜一心爱护葵花,可谓竭尽全力。他在雪天里卖芦花鞋,捉萤火虫做南瓜花灯,驮着葵花看马戏,替葵花顶罪,精心制作冰项链,挑着纸灯笼整夜守候着葵花,坐在大草垛上想念葵花……可以说,青铜把自己的心都全掏出来给了这个妹妹,以她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以她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青铜对葵花的感情是最美好,最温暖,最纯净的。
葵花融入到这个家庭里,非常乖巧懂事,为赚钱给奶奶治病,私自外出捡银杏。同行的陌生的婶婶们对她照顾有加,无比的疼爱她,她就用自己的歌声汇报她们。那暖暖的人情催人泪下。
景物美与人性美在小说中相互映衬,这样的美在苦难的映衬下更显得难能可贵。苦难令人痛苦,但帮助人们度过痛苦的就是这些美好的心灵和人情关系。
曹文轩为什么喜欢表现“美”呢?因为他有自己的文学主张。他说:“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加强大”。
他还说:“一种牺牲民族甚至人类的体面的文学境界,是值得我们赞美和崇尚的境界吗?”
他反对为了追求思想的深刻性而忽略人的体面,反对尽情、夸张、甚至歪曲地去展示同胞们的愚蠢、丑陋、阴鸷、卑微、肮脏、下流、猥琐等。所以他对总带着一副“批判现实主义”面孔的“大师”们颇不以为然。
曹文轩的文学主张跟我们一贯的文学观念确实很不一样。尽管我不太认同他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人类是需要深刻的,但我也跟他一样相信美的力量。
美的力量能够使人在苦难连连的生活保持自己的体面和尊严。青铜一家遭受了饥荒,但都显得很沉着平静,仍然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把自己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显出一点落拓的样子。
奶奶更是典型。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会用清水洗自己的面孔与双手,将一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衣服尽管打着补丁,但一尘不染。她是村里最受人尊敬的老人。在她病倒之后,连吝啬小气的嘎鱼父亲也差嘎鱼送来两只鸭子给奶奶补身子。由此可见奶奶在村里的名望。
美的力量使他们无论多么困顿,始终保持生活的体面,也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屈服于生活,还对生活充满信心。就像青铜一家,尽管贫穷,但一家人依然和睦、乐观,各人,忙各人的事情,认认真真地生活。
我们的生活不只需要思想的力量,还需要美的力量。思想让我们深刻,洞彻人生与社会的本质。但如果只强调思想深刻,人人都忙于揭露社会的丑恶面阴暗面,则容易让人丧失生活的信心,对社会绝望,人情淡漠。所以我们还需要美的力量来调和,展示人世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感觉到社会还是有希望的,人生还是可以幸福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以互相取暖的,于是我们就有了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有了力量继续前行。
201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