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4.15
地址:昆明 大溪地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搞不懂自己,也搞不懂他人,我们觉知不了自己,也看不见他人,辨识不了自己,也共倾不了他人,一个个孤岛上演着自圆其说的独角戏。
有的人看似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内心的丰富胜似苍穹,有一颗着充满鲜活而有趣的灵魂,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勇闯天涯;
有的人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内心的空虚恰似地魔,有一颗枯竭而无趣的灵魂,旅行走了很远,心却还是那么窄。
是什么阻隔了“我”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人类在现代是如何展开的?我们怎样去认识人,了解人,显微镜式的观察,是什么在托举着现代文明与人类的精神………
东方哲学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太原始与深奥,参悟人生之前先搞懂自己,西方哲学是鲜活的,当你进入西方哲学后开始探索,反思,你所处的时代,成长的环境等,你越来越越觉得自己傻,但是世界越来越清晰,西方哲学建构心智水平支撑起的伦理主体引领着我们完成生命的矩阵系统。
T说,他很庆幸自己站在两条战线上,从这一派思潮的发展路径上,使我们看到灿烂的300年近代西方文明,是由什么东西在托底
@自我意识——你如何了解自己?有的人30岁了都不了解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疯狂的晒朋友圈?不知道为什么很容易就被他人点爆了情绪系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同一个坑掉无数次,心智水平极低,低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生活稍稍出一点事情天就塌下来了,乱了阵脚,随之一团糟。
在最早期我们需要———去了解自己
案例:
16岁的高中生,在咨询中他热心的与T分享他为班主任过生日做的ppt。
作为咨询师,T不能残忍的告诉他不想看,这个行为是在显示他的认同,T接到他姑姑的信息,进步是有的,但是用心不够,他通过这样行为获得情感性的补偿,但对于他来说是要穿越情感的形式,而不是情感的内容。
很多小孩朗诵与背诵——“诵”,敲木鱼念经,有个“佛”大他者让你去面见你的内心。
另一个案例:
XJY——她在咨询中的进步是很大的,通过咨询以后,开始想去吃了,想去玩了,使力苦钱,使力享受,然后再回到主战场,你跟这个世界链接,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与咨询师配合很好,作用和效果起来了。
(这就是主体间性,她的自我意识起来了)
@他我意识———(看到客体)与他人的关系。
主体性与他我性的区别:
@主体性:涵盖了一个人的心智与身体,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身高与主体,一个人的身高足够引发一个人的自卑,比如:你的胸围,你的腰围,决定了你在群体中的主体,心智。
@个体性:指的是状态。
周末T一家与好友去烧烤,一个5岁的孩子,站在路边撒尿,很害怕,不敢去黑的地方,跑的把所有的东西都扔了(怕的要死)跑到父母身边,吓出心脏病来,说了很多遍,父母觉得奇怪,为什么是心脏病来,为什么不是神经病?
T:对于5岁的孩子他没有这个概念,T就在这些主体间中去看,主体性,个体性。
@主体间性: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
标签(是分门类,是整体性的标识分类)
标识(安全通道,反应功能性)
主体性与他我性,强调人的主体性与个体性,强调人的主体性与集团性,从强调经验主体性到强调先验主体再到强调主体间性的演变历程。
@经验主体性——评估你的经验主体:你有技能,学识,见识,视野,学习能力,经验意识越好,个体意识越好就越开阔。
早期的发展是经验主体很重要,你要去经历,打开你的心扉,外倾一点,形成你的经验,加入你没有见过和体验过,又怎么知道如何去体验整个世界呢?去看到乞丐,精英,很棒的小伙伴,不堪的朋友,阅读是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
小学的主战场:核心功能,12—18岁达到高峰期,父母的言传身教,个我意识与他我意识,你跟另外一个人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决定了你的他我意识的品质,很恶劣的自我意识一旦固化,你与外在世界的链接急剧拉低。
25-45岁的主战场则是:从强调经验主体性到强调先验主体再到强调主体间性的演变历程。
案例:
全垒打的外案例,经由咨询完成了:
他的位置
他的精英人手
打消了他人对他的偏见
欲望和快感控制着他
成功打了好几场翻身仗,却还是怀疑到底是哪里没有做好?是不是这个人生真的不能上一点点?很沮丧,灰心,心智水平低下的他并未意识到,他的职业生涯在现阶段以达到人生的最鼎盛的时期。
1、重大事件,不要轻举妄动,不要打电话,需要面谈,通过眼神,肢体动作提供收集信息的完整性与深度,否则你很难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
2、在工作的环境中,容易对他人产生误判,去看主体间性与他我性。
3、等级与势能差带来压迫感。
4、如果一旦决定离开,在原来的人看来,你被认为是背叛者。
全垒打:我不打电话,是不是你就不让我去那个岗位了?
T:不给明确的建议(这是复杂的主体间性)
在跟咨询中功能上都给了很多的建议,先验主体上是不给建议的,不接:吸毒的人,没完没了没有道德的人,自寻死路的人,矢志不移走向绝路的人。
@先验主体——是命,早就设定好了,拉不住的,或许到某个点整个生命系统就溃散了,不是运,运是运气。
案例:wj
演变历程倒回去一定要看到:主体性与他我性,强调人的主体性与个体性强调人的主体性与集团性。
经历了全元素的爱情历程,迷恋,癫狂,丧失,痛苦,慈悲。
精气神变了,为了吸引力花了很多钱,学习茶道,花艺,很爱学习,主体性与身体结合了你可以去征服世界了,可以怅然的表达情感。
主体起来情感就怅然了,整个人的格局与规划。
所谓格局,就是主体间性历程中演变的高维成果。
铁三角,都是那么的活泼,活力,古灵怪型学生
yy,最喜爱的,yj,最隔离的,wj,最佛性的,看着他们三人的恋爱史,也看到女生很微妙的依恋,依靠,比拼,竞争,你与多少人去共倾,你能进多少的场景。
T解读——琵琶行
伤悲:瞬间渺小又无情,甚至为人的情绪。
悲伤:是很低维的情感,向下滑坠。
在古代,见一面多么的不容易——主体间性的渴望。
枫叶荻花秋瑟瑟——秋风转意,那股热风从你的脸上吹过,那种寂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要么是要你的钱的人,要么是你的情怀的人。
对美的永无止境的追寻——主体间最美妙的东西。
一首艳诗,全是美。
主体性——我,主体性永远是精神的主战场。
后现代,基于传统与现代意识的自我意识是标配,经由互联网连接的经济社会。
在孩子早期的时候不要太注重群体性,而忽略了主体性。
主体间性——我们,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
另一个我(是另一个客体,不是我)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构造对方,要警惕脑补对方,在关系中你会怀疑,猜测对方,保持一定的边界需要高度的心智化。
社会化水平低,是集中在:主体间性的问题,是一个人社会化功能和社会化水平最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