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思心舞
【个案情况】
来访者是大学生,因为失恋而来做咨询,但在恋爱中其实有点滥情的表现,很容易转移感情,这个失恋对他来说并算不上什么创伤事件。实际上的问题是,来访者很容易对年长的女性产生性幻想,从中学时的女老师,到咨询师。咨询师意识到来访者的性移情,主动提出了中止咨询。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
对于咨询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我接受到的培训,以及读的参考书、涉及心理治疗师的小说、影视,大多沿袭了精分的观点,认为移情是不可避免的,咨询师应该充分利用来访者的正向移情、消除负向移情,借助正移情推动的良好咨访关系与来访者一起工作。
只有以海灵格为代表的家庭系统排列主张“将来访者带到父亲和母亲面前”,排列师便可以全身而退,这样就避免了移情和反移情,我个人觉得这个其实有点简单化、单向化了,至少据我观察,参加家排工作坊的一些学员,对于不同家排师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何尝没有带上移情,只是家排的工作方式简快地切断了这种移情的深入和延续,但是是不是也失去了跟踪咨询效果的机会呢?
在这个个案中,督导老师也用很直白的语言很明确地支持主流观点,认为来访者的移情虽然包含色情和性的想法,无论是从咨访关系维持这个角度讲,还是从探索潜意识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支持他成长。因为一方面,来访者因此有意愿保持咨访关系,另一方面,他在咨询室重复了他与异性交往的一贯模式,正好是可以利用来观察和理解他、并加以引导和干预的机会。
老师的建议很具体:在第二、三次咨询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切入,而不是一味的跟随。跟随只是纵容和奖赏了来访者的挑逗,如果一本正经地面对、讨论,他的兴趣反而会消失,不是躲躲闪闪的话,在他眼里咨询师反倒是比较有力量的,不会肆无忌惮往下走。
另外,老师提醒,每个作业是要有目的,比如画家谱图,是想做家庭系统治疗,还是做精分,要有明确的意向,来访者做了以后,要有明确的讨论和回复,否则是无效的,来访者也会当儿戏。
【个案概念化】
这个个案重点讨论的是咨询师对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没有特别针对来访者本身个案做更多概念化的讨论。但是关于咨询目标的确定,老师给了很清晰的指导:来访者很多时候不能清晰地表达咨询目标,主诉跟诊断是两回事,需要咨询师反复与来访者讨论和确定,包括长期和短期目标。
对于这个来访者,老师提出了假设,比如是不是性在维持他之前的恋爱关系,第二次就暴露了对咨询师的移情,那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聚焦到为什么总是要找年长女性朋友、恋爱关系总是维持不下去的探讨?这都是可以的。有了这个目标和方向,就可以从来访者的成长史等等方面去探索原因。比如,画家谱图,从动力学评估来说,就从家谱图的讨论帮助解说来访者的自体和客体关系发展、评估其人格特征。
【专业成长】
之前我对一对一面询有些犯怵,有部分原因就是有对移情和反移情的一个顾虑,认为团体咨询、家庭和伴侣咨询等方式可能更好地避免这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放下了这种绝对性思维,移情和反移情的确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论用的是什么技术。
【咨询建议】
受督老师虽然这次“投降”了,但还是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并能直接面对和反思自己的不足,提交同行讨论,很佩服。我分享的一点学习体会就是,很多的心理咨询相关书籍和影视剧有关于咨询师的反移情的演绎,可以学习一些间接经验,比如欧文.亚隆的《日益亲近》、美剧《扪心问诊》等等,其中有很多好的经验,有时咨询师也未必做得很完美,甚至也有失败的地方,但是都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