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界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不开心的时候,一起默念咒语:生煎包、小馄饨、小笼包、锅贴、咖喱牛肉面、春卷、粽子、饺子、豆腐花……咒语还没念完,一切烦恼就烟消云散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每逢有朋友来郑州,总会问郑州有哪些美食?我觉得,大郑州的美食不在于鳞次栉比的时尚高楼之中——那是包装好的味道;也并非来自于那些冷漠嚣张的待客之道中——那是被误解的味道。
对我而言,郑州的味道就在于那一个个低矮的街坊小档之中。它们没有精巧花哨,没有哗众取宠,最接地气,最具人情。
生活就是一个“温食”的过程,人人都希望“温暖”,吃顿“好食”,平淡味道中有你有我,有着中原大地的辽阔的包容,这也许就是郑州的味道。
所以,如果你问我最正宗的郑州味道,我总会说:真正的郑州味道,就藏在这街头巷尾的三碗汤里。
胡辣汤
第一碗:胡辣汤
黄河两岸人民,都爱好听豫剧,都爱吃面食,都离不开胡辣汤。依家乡人民饮食习惯,每天早起必喝一碗胡辣汤,吃两根油条当早餐。若是一天不吃,就像丢了魂了,全天没力气,懒洋洋什么都不愿意干。
也许有朋友会说,不就是一碗汤么?有必要如此大惊小怪,这般小题大作?非得弄出多少意义不可?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来郑州的时候,有人问他,为何河南美食,没有拍胡辣汤。他的回答是其实真的也拍过几次,但是这黑乎乎的一碗汤,确实很难拍出它的文化和美。
其实,可别小瞧这一碗黑乎乎的汤,它外表朴实无华,光看那颜色甚至不叫人亲近,但其内容着实配得上“丰富多彩”这个词儿:粉条、花生米、面筯、肉丝儿、豆腐丝儿、海带丝儿……完全不搭调的各种食材,通过这碗汤联系起来,却是出奇的和谐,味道也变得特别。
热腾腾的汤里,加上一勺豆腐脑,鲜嫩爽滑,不同口感在嘴里交集,造就口腔中的千变万化。捞稠的,喝稀的,当真是快意无比。
胡辣汤中大量使用胡椒,胡辣汤便有股子辣,特别提劲儿,如果爱吃酸,一定多加些香醋,酸酸辣辣,才是胡辣汤的最佳味道。胡辣汤要趁热喝,喝时定发出呼呼啦啦的声音。一碗喝完,鼻尖上沁出汗珠,肚里暖意漾漾,才说明真是喝爽了。
羊肉汤烩面
第二碗:羊肉汤烩面
“烩面”是非常普通的一种面食。但对于每一个河南人来说,在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走多远,经过多少年,一旦听到这个名字,就像一本泛黄的老相册和一部黑白老电影,一旦打开,以往和烩面有关的人和事,全部被读取出来。
烩面,河南美食的资深代表,其以平和的做法中和的口感,俘获了一亿河南人的胃袋,而在这片近17万平方公里分布着18个省辖市的土地上,烩面自诞生起到如今的演变,无论是郑州烩面还是方城烩面,无论是羊肉烩面还是三鲜滋补,无论是合记萧记还是惠丰园裕丰源,不变的是,那一碗碗滋补味蕾的热汤里,留下的江湖故事。
郑州的烩面馆,总是热闹喧嚣的挤满了人,满满的一大碗面,滚烫的奶白色的羊肉汤,几片绿嘤嘤的香菜,诱人的肥瘦相间的羊肉,转着圈圈的芝麻香油。再加上特制的羊油辣椒,入汤打几个转,便不见踪影,剩下的点点的辣椒和扑鼻而来的香气。吃一口弹弹的面,喝一口热乎乎的汤,嚼一口脆脆的火烧儿馍,配一口大瓣蒜。各种奇妙的感觉融合在一起,用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完全进入另一个世界。
鸡蛋甜汤
第三碗:鸡蛋甜汤
郑州人对于晚饭最深的记忆,莫过于妈妈熬得一碗鸡蛋甜汤。
甜汤里面却没有糖,河南人称咸淡的淡为甜,故此得名。甜汤做法很简单,就是把白面用水稀释,用力朝一个方向搅,搅到面筋和淀粉自然分开,等开锅后迅速搅到沸水中即可。
甜汤看似简单,做好不容易,里面大有学问。好做家,能把甜汤做得面筋一丝一丝,均匀地混合在淀粉汤中,老话叫扩出来鸡蛋丝儿了;有的好做家能把小面疙瘩搅得极为均匀,大小如米粒漂浮在汤中,然后,再甩上一碗鸡蛋花,也是一种口味。
有做甜汤做不好的,做出来像浆糊一样,让人看了了无食欲,老人们会说,搅个甜汤都惜力,干别的事也干不成!当媳妇的听了,脸一红默默回屋去了,下次做饭就越发小心了。
看央视戏剧频道,有一期白燕升采访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养护嗓子的秘诀是什么,84岁的马金凤回答是“甜汤”,白燕升眉头一皱,故作惊讶状:怎么能喝那个,长期喝那个,您老受不了吧?马金凤是登封人的媳妇,河南人听了都会会心一笑,甜汤,是不放糖的汤,只是白燕升不懂装懂罢了。
所以,如果如果有朋友来郑州,记得别错过这三碗汤。
我是葛大爷
一个有着一望无垠兴趣与爱好的设计师
喜欢种花 喜欢做饭
热爱生活 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
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愿幸福的路上 桥都坚固 隧道都光明。
布置最美的餐桌,为你做一桌好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