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人史,唐宋八大家中,数苏轼苏辙两兄弟最耀眼了吧。
哥哥苏轼是天才,弟弟苏辙则是个“扶兄魔”。
每次苏轼有新作时,弟弟苏辙摇旗呐喊:“我哥哥是最棒的”。
苏轼才华横溢,苏辙也不逞多让,官位最高时比苏轼的还高哟。
然而苏辙依旧以苏轼为首,“我是我哥哥教出来的,哥哥最厉害”。
咳咳,那么鲁迅你怎么看呢?
鲁迅:。。。
01
年幼时,苏轼与苏辙形影不离。
两人只相差两岁,每日都一起吃饭,一起读书,一起写字,兄弟两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听着外面疏疏落落的雨声,不禁约定:以后老了也要一起睡,一起弹琴读书,对床听雨。
次日,苏轼将一棵荔枝树栽种在庭院前,并许愿:晚年时希望与弟弟退隐归家,到时一起朝昔相伴,吟诗作画,听风观雨。
小小的苏辙也把约定记在心里,盼望着那一天到来。
小苏辙:哥哥所想就是我所想,我会帮助哥哥等到这一天的。
02
公元1060年,苏轼与苏辙同时金榜题名,被仁宗夸赞“是两位宰相的好苗子”。
第二年,苏轼外放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苏辙也被授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
可是两兄弟一想,父亲苏洵年迈,无人照料实在是不妥。
于是苏辙站了出来,说:“哥,你放心去做官吧,我来照顾爸爸”。
苏轼大为感动:“好弟弟,我三年后就回来”。
就这样,苏辙推了官职,在京城照顾自己的老父亲。这也是两兄弟第一次分离。
“哥哥不在的第一天,想他”。
“老弟啊,哥哥也想你啊”。
三年后,苏轼回京,苏辙也步入官场,那时他已经27 岁。
03
公元1076年,39岁的苏轼从杭州调往密州已有两年,苏辙此时在齐州任掌书记,两人已有七年未见。
中秋佳节,苏轼倍加思念弟弟,于是写词一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辙一听,心中大为悲痛,思兄之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恨不能马上飞奔而去,“哥哥,你等着,明年我一定过来”。
第二年,苏轼任徐州知府,苏辙飞奔至徐州,两人在中秋终于团圆相聚。
苏辙抱着苏轼,伤感道:“哥哥,去年你想念我作了一篇词,我也想念你呀,可惜,我明天就要回去了,不想走啊”。
于是也作词一篇: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04
公元1079年,苏轼身陷“乌台诗案”,苏辙听闻连夜上奏,效仿“缇萦救父”,恳求圣上免去自己官职,保苏轼一命。
圣上被苏辙兄弟之情所感动,遂免苏轼一死,贬去黄州,而苏辙也被贬到江西高安。
接苏轼出狱时,苏辙赶紧捂住苏轼嘴巴,“哥哥呀,可不能再乱说话了,不然我也保不住你呀”。
就这样苏轼前往黄州,而苏辙则带着自己一家老小,7个女儿,3个儿子,还有2个女婿,以及苏轼一家前往江西高安。安顿好自己一家后,又带领苏轼一家前往黄州与苏轼会合。
前后奔波五个月,苏辙也是忙得够呛。
苏辙:“帮哥哥的忙,再忙也不算忙”。
就这样,苏轼在黄州东坡种地,苏辙在高安与商人争利。
两人信件来往频繁,苏轼经常写些小事:“弟弟,你看我在东坡种田,还种得挺好”。
苏辙也回复道:“哥哥,我在高安和商人讨价还价也挺有意思的”。
“弟弟,我想你了。”
“哥哥,我也想你呀!”
(未完待续)
因为篇幅过长,分成上下两篇。
下篇看点:苏轼向苏辙三次借钱,苏辙弟弟最后60岁才买得起房子。
作者介绍
我是墨刊刊,专注分享历史人物故事与美文故事。能点击下关注吗(比心❤),我们的口号是:勤耕不辍,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