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帝延熹二年,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因诛杀梁冀有功都封为列侯,专权选举,又立掖庭民间女亳氏为皇后,几个月的时间,皇后家受封的四人,赏赐巨万。这时多次地震,各种灾害接二连三降临。李云平素刚正不阿,忧国家危险,内心实在不能忍了,不得已公开上奏皇上,同时以副本送三公府。奏说:“我听说皇后是天下的母亲,德与地灵媲美。皇后得人,雨、阳、燠、风、寒‘五氏’都来,不得其人,地也震动,宫殿也要动摇。近年灾异,可说是很多呀!老天的警戒,可说是无以复加呀!高祖受命,到今已有三百六十四年,君期一周,会有黄精代见。凡是姓陈的,姓项的,姓虞的,姓田的以及许氏,这些人不可居太尉、太傅掌握兵权。凡有措施,至关重要,不可不慎。论功行赏,应当名副其实。梁冀虽然掌权,独断专行,暴虐天下,现在因获罪诛杀,这好比叫一家臣把他杀了罢了,是很容易的。只是他擅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知道了,会不会同意?西北众将,会不会解体?孔子说:‘帝者,谛也。’这是说做皇帝的要审察万事万物。现在官位错乱,小人因阿谀奉承进升高位,行贿受贿,公开进行,政治教化,一天不如一天。奏书颁发,也不经皇上审阅。难道这是皇帝不想谛吗?”
帝看了奏书大发雷霆,命令官吏把李云逮捕,尚书都护武装押送黄门北寺狱,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审讯。当时,弘农五官掾杜众可怜李云因忠谏获罪,上书愿与李云同日死。帝更加发怒,就把杜众送廷尉。大鸿胪陈蕃上疏救李云说:“李云说话虽不知道什么应该说,什么是不能说的,以至犯了皇上的旨意,但是他的本意是忠于皇上的。从前高祖容忍了周昌的谏诤,成帝赦免了朱云的死罪。今天杀李云,我恐怕前人讥刺纣王剖比干心的事件,又会见之于今天啊!所以敢于触犯龙麟,鲁莽上言。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郎中上官资都上疏请求救李云。帝非常恼怒,管事的人上奏认为这些人大不敬。下诏痛责陈蕃、杨秉,免去官职,送归田里;沐茂、上官资降二级。这时帝在濯龙池,管霸上奏李云等事。管霸请求说:“李云是乡野的愚儒,杜众是郡中小小的官吏,他们由于一时的狂妄,不值得加罪。”帝对管霸说:“‘帝欲不谛’,这是什么话!常侍想原谅他们吗?”使小黄门批准了他的奏书。李云、郑众都死在狱中。
礼有讽谏、顺谏、阙谏、指谏、陷谏等五谏,讽谏第一。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也。讽谏者,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李云用的讽谏,现在的话说就是政治上的不成熟!谏最重要的是借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写文章申述自己的意旨,在于意思明白,语言顺畅,道理纯正。为什么要急切犯上,炫耀自己沽名钓誉呢?李云是一个草野的小民不懂得“臣不密,则失身”的道理,竟敢公开上奏天子,致奏三公说‘帝欲不谛’,这是置死生于不顾,难道古时候的狂士是这样的吗?没有取得皇上的信任,对皇上进行谏诤,皇上就认为谏诤是诽谤自己,所以说话应该懂得说话的难处啊!
攻人先攻心,不懂攻心术就谏很危险,让人听进自己的话要先取得信任,掌握弱点、需求,谋定而后言。先瓦解防御,顺应对方的意思,肯定对方的想法;投其所好,消弱对你的防备心理,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发现对方的欲求;还要学会如何说话才能不会激发他人的情绪,三思而言;对于不同性格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他,才能启动他的心;可以先给对方一个好的理由下台,然后诚意劝说。最后说一句:其实要我说汉桓帝封列侯、赏巨万管李云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