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门前,我的院里,还有那已过去的日子。
回家的日常,是听母亲说话。爱听母亲讲的故事,不爱听母亲的“多管闲事和自寻烦恼”。无论是爱听的不爱听的,都是要听的,还得要耐上心听。
听母亲讲“张郎休妻”的故事,不是连贯的,因为故事里加了母亲自己的体会,自我理解超过了故事本身。边听母亲讲着故事,边悄悄地上网查,发现网页里的故事远没有母亲讲的更具有故事性。尤其是母亲讲到张郎妻子丁香被休后的“拜四方”,每一方都有属于母亲自己的理解和解说,总是故事没讲完,话题又岔到了别家去。故事本不长,因为话题七岔八岔,可以一连听几个晌午。千年古,万年乐的事,听着听着又有些似曾相识,或许,儿时早就听过的,只是遗忘在长大以后。
母亲最近有两件烦心事,先来说这第一件。母亲照顾了几只流浪猫,开春时节大猫生了几只小猫,长到了能淘皮的大小。前几天母亲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种了一些菜苗,豆角,黄瓜长到好上架,让猫娃儿给折腾了,同时被折腾的还有好几盆太阳花。母亲生气,拿着拐棍儿指着被猫娃儿“糟蹋”的菜苗,对着大猫吆喝:再下来反动我不喂你们了哦!说来也怪,自从母亲说后,大猫小猫都就不见了。食儿没动,母亲着了急。得知母亲烦恼的原委,我觉得很是好笑。劝慰母亲,猫听不懂人话,它们离开,正好是小猫长大,大猫带着它们历练去了。母亲却不信我,后悔自己说了重话,说早知道猫这样通人性气儿,就不说那么重的话,几棵菜苗,折腾了就折腾了。一连几天,母亲唉声叹气,挂挂着小猫会不会饿死。我只能劝,只要大猫在,小猫就不会饿死。这件事,成了母亲自责的惯口,回家,总能听她念叨上几句,咱也不敢说别滴,只能“旁征博引”,也摆事实也讲道理也岔话题,直到一个周后母亲的第二个烦恼出现。
家里有一辆三轮车,是母亲尚且年轻的时候能骑动的。三轮车是二十年前买的,放在院子里也十几年以上。前几天在邻居婶婶的劝说下,卖给同村一个人,卖了三十块钱。母亲跟我说及此事,一脸的懊恼,说卖便宜了,当年光换两条车带就花了五十块。但是因着当时邻居婶婶的面子,没好意思说别的,就卖了。母亲念叨,应该能卖五十块钱。看着母亲心疼,我夸张的表情说,居然能卖这么多?不少了。见母亲还是心疼,我跟母亲说起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的父亲给我买的那辆自行车,人家给我三块钱我气得没卖,后来被物业当垃圾全部处理了,连三块都没捞着。母亲不接我的话茬,总觉得卖亏了,咱就接着劝:你觉得能卖五十只是你自己觉得,人家可不会要你的,再放几年,连三十也卖不上。母亲其实是听不进我说的话,自己想了半天,自顾道:哎!我也心思来,这辆三轮车,给你们姊妹四个谁都用不上,卖了就卖了吧!管它卖多少钱来!我连忙附和:就是就是,你就是倒给我们三十块钱我们也不要。说的母亲呵呵的笑……得!母亲的烦恼还是要自己解,我就做个听众。
上了年纪的母亲,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无论思维还是行动,好多与我们不合拍。我常常以母亲为自己的镜子,告诫自己,老了绝不能像母亲那样多管闲事自寻烦恼。可是不觉中,我也步入知天命的年纪,谁又知道我和我的孩子之间会不会有不合拍的时候?在孩子眼里,我是不是也是母亲的样子?
听母亲说话,无论家长里短,无论爱听的不爱听的,耐心听,做好听众,觉得自己是懂事儿了。懂事儿了,也就心安了。
好日子,衣食无忧!
好日子,老少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