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认识这概念还不觉得它是一个概念,还以为这是在取噱头,想吸引人的眼球。可是在经过深入思考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一个词语,仅从字面看这个“怨”字,就会发现这个字是在心上面放着已经过去的事情,而与抱字合起来就是抱住不愿丢弃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抱着已经过去的事情不愿意丢弃,哪么有人会说过去的事情多了,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吧,记住那些美好的事有什么不好吗?也可能这么说的人有他的道理,不过我想说的是记住美好的事当然是好的,可事实上抱怨的人记住的恰恰是那些不好的负面的。
我们可以看到的情景应该是比比皆是,事例也是随处可见。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师傅从我一上车嘴里好像就没停过,他们有自己的内部通信网,因为是免提,我也可以听到里面传出的声音(在这里我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我大致的把他们的通话内容写一下,在这里分别用A、B、C、D、来代替。
A:唉!现在的生意真xx难做,要不是我生意赔钱了也不会遭这份罪。
B:是啊,干我们这一行的没白没夜的跑,一天本来也挣不了多少钱,还要扣着扣哪,到手里也就是够吃饭的。
C:谁说不是啊,我昨天跑了个长途本来还不错,可是在回来的时候却没拉住人,唉!
D:哟!你还不错拉个长途,我到现在就拉了两个客人,中午的饭钱还不知道从那出呢?
这些情景好像在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让我们身处其中的人也会感到习以为常。可是当把这些话用文字写出来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对现状的不满,抱怨充斥着这些词语里面。
有这么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说出什么话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随看你的语言而去想。当你抱怨的时候自己也会被自己的言辞所感染,继而生发出与之相关的情绪。
既然抱怨这么不好,可为什么却有那么多人喜欢抱怨呢,而且还是乐此不疲。据权威人士研究,抱怨可以给人带来即时的快感,让人有瞬间释放压力的感觉,这只是在心理上有一个虚幻的意识。人们往往会为了这点感觉而去这么做,真实上人们也需要寻找一个情绪发泄的路径。而抱怨是没有任何成本的,可以随时制造出来一个共同的话题,比如对某些明星的负面新闻、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人文现象、对领导的种种不满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正是因为有了市场,人们才对抱怨没有加以防范,还以为这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美其名曰“吐槽”。网络上有这么些大咖,可以利用人们的这个心理制造出抢眼的标题,扒出一些人们想看却不知可否的新闻,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让跟风者络绎不绝地点开来,然后制造出一些轰动效应。这些应该算是比较高级的抱怨者了,他们以追踪一些负面新闻,善长发现所谓的热点,来博取人们的眼球。可是当这些新闻整日包围着人们的时候,看这些消息的人会怎么样呢?他们就会认为这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各种不满之情也会充斥着这些人之中,他们就会形成一股社会现象。
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说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不像过去那个时代,家家可以夜不闭户,人人路不拾遗。不管是在现在社会,还是在以前的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其相应的特点。现在的社会正是快速向前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造就了新一代财富的领军人物,让人们感到以前的价值观被颠覆了,以前学到的知识忽然不管用了。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又将有很大一部分的岗位被机器取代,这让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所以才会对以前产生怀念。
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是对人才的需求,可是这个社会精英还就是占比较小,二八分化是不争的事实,百分之二十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看到这一点有人奋起直追,想要通过努力来改变命运,加入那百分之二十的人群中。有人则干脆放弃了加入百分之二十,而想着呆在那百分之八十的队伍里。可是现实往往却不是想像的那样,在哪里都会有二八分化,在金庸小说里有对丐帮的描述,在那里还有分出有阶层等级。
听过这么一个笑话,一个将军对着一列士兵训话,需要一个士兵自告奋勇去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同意的向前迈一步。结果只有一个士兵没有动,其它士兵都齐刷刷地后面迈了一步,结果这个士兵就成了最前一名。这个故事原本觉得挺好笑,可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如果所有人都在后退,你即使保持原来的状态是不是也是一种进步。
在别人都认为现在人心浮躁的时候,做为个能不能做到让自己原本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在发现抱怨是不好的一种行为时,能不能做到不抱怨。能不能换一个思路来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现象,能够做到知其有不为而不为之,知其有所为而为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所遇到的事情千奇百怪,我们怎样能不被这千奇百怪的事所迷惑,还是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能够正确分辨事情的事非曲直,而不是人云亦云。学会深入思考,才会让自己不被一些事情的外表假像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