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往往是出世入世的一种平衡,薄薄的一堵墙、一扇门,跨进来,就出了世间;跨出去,就到了世间。在那里面生活,既不失世间的热闹,又蕴涵着世外的高逸。 ——人文江南
我曾几度拜访拙政园,每每恰逢夏季,满园的荷花开得蓬勃而欢欣,草木苍翠葱茏,万物竞相生长,一番盛世繁荣的景象。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人晒出冬日拙政园,园容在秋霜的洗染下,呈现出油画般绚烂的色彩,更透着些许的摇落之悲,心中便起了去冬日拙政园走走的意念。于是,一个萧瑟的冬日,我来到拙政园,此时,园中,放眼望去,正是一半凋落,一半殷盛的景象,像黑白太极,有一种阴阳平衡的美。
我按照东园、中园、西园的顺序参观。东园,为拙政园入口,原称“归田园居”,布局以平冈远山、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疏朗明快,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有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临水建有水榭、曲桥。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这里便是东园和中园的分界处了。回廊和窗格是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花纹繁复,石刻镂空的窗格,像江南少女清秀的眉眼,不动声色地窥视着东园的一草一木。窗格之间是江南四大才之一文征明的蝇头小楷,笔力苍劲隽永。而这个大才子,也是园子的最初设计者之一。从窗格望去,但见东园的物景像一帧帧动画倏然飘过,拱起的山丘、静谧的花园、苍翠的植被、澄碧的池水,在游览东园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通过窗格透视,却如浮光掠影,灵动异常,称之为“移步换景”。东园,总体上没有令人惊艳,过目难忘的景观,却如草蛇灰线的伏笔,给中园和西园一个很好的衬托和铺垫。
跟着游人的脚步走了二十几米,来到了一处开阔的空间,这便是园子的中央水系,右侧是山丘,山上古木葱茏。左侧是石板路,石板路一侧的假山上,建有亭台楼阁。从中央水系望去,远处的北寺塔清晰可见,设计者就别出心裁的“借景”造园,给拙政园一处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走在千年的青石板上,就好像走到了一段古旧的光阴里。两岸垂柳依依,不时有枯黄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在空中跳了一个优美的芭蕾,打了几个旋儿,静默地落入水中,完成它又一季的宿命轮回。天地如万物逆旅,光阴如百代过客,岁月忽已暮,我的人生大概已经走到了秋季,虽然时常感伤于浮生若梦,壮志未酬。但是我也抱定了“应须尽便须尽,无复多独虑”的态度。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生阶段都会困惑和迷茫,人类历史一直是走在悬崖边上,如履深渊。这样想着,我却也不觉得苦闷、忧郁和困顿是我一个人的遭遇和疑惑了。然而,我又是幸运的,找到了让自己灵魂和精神坚定和自由的方式,在写作中取暖、充饥、疗伤,在写作中发现自我,相信文字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足可以抵御孤独,温暖人心,慰藉灵魂。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一处四角亭,前方望去,两边的建筑像是两条长龙横卧在水波上,四角亭夹在两条龙龙头处,颇有“二龙戏珠”的意境,这处景观是园中的精华所在,左边的建筑集亭台楼阁榭于一体,右边的建筑为见山楼,见山楼为二层建筑,三面环水,然而,令人称奇的是,从一楼却无法抵达二楼,二楼的入口在另一幽静隐蔽之处,太平天国革命期间,李秀成曾在这里办公。彼时,政局动荡,血雨腥风,而这里如世外桃源般隐逸循世。利禄功名早已如历史的长河滚滚东逝,唯有园中的这一段散淡光阴,成为生命中温暖的永恒的记忆。
走过著名的九曲回桥,穿过“通幽门”,就来到西园了。门洞作为景框,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讲究含蓄内敛,有一种“藏”的精神。可以从不同的视景空间和角度,获得许多生动的风景画面。“倒影楼”前面有一条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的水廊。池面波光粼粼,“倒影楼”的影子被剪得支离破碎,像酸凉的翠钻,闪着耀眼夺目的光。这条水廊也是中园和西园的分割线。水廊的西侧,有一亭子状如官帽,又如打开的扇面,叫做"谁与同坐轩”,名字显示了主人孤芳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亭子的名字引自苏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明月清风都无法盈握,那么谁能与我同坐呢?
侯孝贤曾经说过:你往前走,随着你的成长,越看越深,最后就是一个人。
心隐隐地疼起来。
再往前走,就是鸳鸯厅。鸳鸯厅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临水的一面叫卅六鸳鸯馆,另一面叫十八曼佗罗花馆,分别接待男主人和女主人的客人,窗户镶嵌着彩色的琉璃,当年从西洋进口而来。主人是山东人,常常怀念家乡雪景,而苏州又是一个鲜有雪的地方,即使下雪,也是稍纵即逝,像是一场准备不足的表演,草草收场,踏雪无痕的雅趣更是无从体验。从湛蓝色玻璃望过去,外面的景色更加生动立体,仿佛戴了一个3D眼镜。遥想当年,主人透过玻璃欣赏满园春色,荷叶擎盖,菡萏初绽,鸳鸯游弋,灌木丛上点缀着朵朵莹白的绒花,在厢房内品茗,欣赏这两季迥然不同的风光,实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这种礼遇大概也只有园子里尊贵的主人可以独享了。
走过主人房,经过一个铁丝缠绕的花廊,就来到了主人的书房,书房的正门牌匾是一整块木板雕刻而成,书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留听阁”,取自李商隐的名句:“留得残荷听风雨”。书房放着纸墨笔砚,尽显主人的人文情怀。在“留听阁”外,一条长方形石板案几面向荷塘,此时,惊艳一夏的荷花已经谢幕,只有几株残荷在肃杀的寒风中,卓然挺立,像是悲叹远嫁的女儿,和命运做最后无畏的抗争。其实,命运早已经有预谋地写好每个人的墓志铭,有的人一生如奔涌的大江,波澜壮阔,惊石拍浪,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伟业;而有的人像一把古琴曲高和寡,知音难寻,落寞疏离地吟奏自己的一生。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无需艳羡哪一种人生,只有不惧未来,不念过往,用力去拥抱每段人生,在或欢愉、或寂寞或苦难的历程中,也可撷取一段明媚,温柔岁月,惊艳时光。
在通往景区出口的道路上,倚靠着墙垣,种植着成片的竹林-金镶玉,金镶玉是“名竹珍品”。竹杆上镶有“祖母绿”的细条纹。那“玉”不像是镶上去的,倒像是“绣”上去的,丝绒般的华美和尊贵。许多竹子拥挤在一起,交错混搭着,密密匝匝斜压过来。大雪节气已过,臻臻竹叶却是青翠欲滴,是那种苍凉的绿,要盈盈地绿满整个四季。我想起潇湘妃子黛玉,有着竹子高洁品性的女子,想起大观园的女儿也曾在如此仙境一般的园子里,吟诗作画,风月无边,最终却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凛冬将至,这满园的花草树木渐次颓靡凋敝,心中不禁悲凉起来,一种怅然若失之感在园子里弥散开来。
人生荒寂,但当欢歌。